跟着书虫小剑游日本之:京都第四日
(2017.07.31)
今天是此行在京都停留的最后一天,考虑就住在祗园东山,将原计划的祇园东山半日游从第二天改到了今天完成。出行前在做攻略时发现,穷游网上有京都漫步路线的套餐可以订购,由中国留学生带队,定价248元/位,线路其实就是舒国治在《门外汉的京都》中推荐的线路:鸭川左岸出发→百川大桥(看大川流水)→知恩院→青莲院(院前6棵巨大樟树,川端康成《古都》中提及)→圆山公园(丰臣秀吉妻子宁宁隐退处,天皇和幕府的恩怨情仇)→石塀小路→八坂神社。而既然此行就是跟着书本的旅行,又何必花钱跟着导游走书上的路线呢?
昨晚睡前就跟儿子约好,早起漫步京都,好好享受京都的清晨。因此一早闹钟响起,父子俩就早早起来了,洗漱毕,把内人留在房间内睡懒觉,带上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这就出发了。
因为到京都的第二天清晨就已经探索过酒店附近八阪通这片区域,因此早上带着儿子步行,就熟门熟路了。这次抛开导航,凭着书中的记忆随性漫步,因此比跟着导航走就有了更多的惊喜。从松原通出发往东走,穿过东大路通,经过京都最古老的八坂神社五重塔,向右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路,抬头一看,这不就是号称京都最安静的石塀小路吗?这是艺伎最常出没的小路,但现在是清晨的祗园,路上一个行人也无,所有的店铺都还关着门,只有道路两旁的各类日式旅馆透着暖色的灯光,此刻仿佛穿越回到儿时的路桥老街,一早起来被老爸差着去老街上买油条的场景,弯弯曲曲的老街,木门板,青石板,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鲜花环绕,只有脚步声在清晨的街巷回响。
石塀小路往东走到尽头,又是一条大路,那是高台寺到了。清晨寺院都还没开门,寺庙门前放着一根横着的竹竿,不用说立入禁止,经过的路人就懂了;那就继续往北走,道路两旁高台寺门外都是低矮的长墙,不时有老者走过,微微一句“欧嗨呦(早上好)”,就擦肩而过了,这不正是舒国治在《京都的门外汉》中最推崇的走之不尽的京都的长墙吗?
步过舒国治最喜欢的宁宁小道,在祗园塔右转,一段小小的上坡的小路,有妇人在一座小庙前整理门前的碎石子,路边的路标显示前方就是米其林三星餐厅“菊乃井”,既然动辄两三万日元的京料理排不到也吃不起,那就当个门外汉,到门口张望一下吧,
回到主路,继续往北走,就到了圆山公园,视野一下子就开阔起来了。京都的清晨极为安静,除了盛夏的蝉鸣再无其他,不时想起“蝉噪林逾静”这首唐诗,一路也碰不到散养的猫和狗,只有圆山公园门口才第一次见到两只仿佛双胞胎的猫,让我想起《鸭川食堂》门口那只名叫“午睡”的小猫。京都的公园,确实不像国内,没人打太极拳,也没人练气功当早锻炼,一切都这么安静,只有公园门口池塘边的一树紫荆花开得轰轰烈烈。那是京都的盛夏,除了满眼的绿色外唯一的亮色了。
再往前行,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山门,远远看到“华顶山”三个大字悬挂在正门上。那是知恩院到了。这跟我们的天台海拔一千米的华顶有渊源吗?爬上石阶,进入山门,刚好看到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成四人一组在比赛三步并作两步的爬阶梯比赛。我们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看到寺内门户大开,那就不做门外汉了,进去参观一下。知恩院的国宝御影堂目前正在维修,不过其他几个主要建筑,如阿弥陀堂,纳骨塔,法堂,法然上人雕像,都可以随意参观。走了一个早上,我们也有点累了,于是脱掉鞋子,在阿弥陀堂安安静静地走了一圈,这是京都唯一脱鞋不用买门票的寺院了吧?光脚踩在木地板上真舒服啊,通往御影堂的地板,也是像二条城的嘤咛地板,走在上面会发出类似莺鸣般的声音。大家都说嘤咛地板是二条城的幕府将军为了防止刺客而修建的,其实京都寺院内很多建筑的木地板都有嘤咛地板,看来果然是谣传啊!
从知恩院出来,已经八点出头了,还有一个青莲院没看,总是不甘心,于是继续往北走。路标显示从知恩院到青莲院就五分钟路程,远远就看到路边有几棵高大的香樟树沿着山门外一字排开,据说这六棵巨大的樟树曾在川端康成的《古都》中也有介绍。看来回去以后还要继续补课啊,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才是。青莲院不像知恩院,大门一早还闭着,无法入内参观,好在我们只是来做个京都的门外汉,因此也不在意。想看的都看了,继续往前步行,到公交车站牌,跳上一辆206巴士,这就结束了难忘的的京都漫步之旅。
最京都的最后一天,总想多走走多看看,回到酒店吃过简单而又丰盛的自己做的早餐,就准备退房了。这次入住的Japaning hotel gion,中文名京都祗园广场酒店,就在京都最古老的祗园地区的小巷子深处,跟阮义忠在《一步一天地》中推荐的乌丸四条酒店一样,交通便利,房间内设施齐全,适合短暂停留入住,四天三晚的价格不过1400元,是我在agoda上能订到的性价比最高的公寓式酒店了,下次来还住。
酒店前台空无一人,chick in的时候跟客服都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的,住了几天,发现除了邮件,还有更便利的全中文的微信可以沟通,那就更方便了。在门口的iPad上完成了chick out的手续,事先问好寄存行李的地址,原来是离京都站不到五分钟的Japaning hotel的办公室,坐206公交车过去非常方便。坐电梯一上三楼,热情的工作人员一起到门口列队迎接,都是俊男美女,在酒店没有感受到的热情服务,原来都在这里一次性补偿到了。客服里也有会说中文的,那就方便了。
寄存好行李,再去逛逛吧。心愿单里还有清水寺、三十三间堂、东西本愿寺想去,但上午十点的阳光已经很猛烈了,想起阮义忠在《一步一天地》中对清水寺的失望和对三十三间堂的赞叹,那就去三十三间堂吧。京都的景点,公交车大多可以直达,下车走几步就到了。
三十三间堂(Sanjusangendo)建于公元1164年,为莲华王院的正殿,日本国宝,京都最精彩的寺院建筑。主建筑物呈长方形,长度达60米,因建筑物内有33个以梁柱隔开的空间而得名。堂内供奉着1001座观音,其中居中的坐姿千手观音是日本的国宝。因为殿内禁止摄影,因此我也像阮义忠当年一样,放下相机,用心去感受,而儿子念念不忘的,当然是到朱印所收集他的朱印了。三十三间堂的朱印所位于大殿正中的大观音附近,也是此行收集的朱印中唯一由僧人现场手写的。
绕大殿一圈,朝拜了这一千零一尊观音,出来回到门口,看到宣传画上一个画的很萌的小和尚,旁边写了一行字,虽然看不懂日文,但看这个意思,大致也能看懂这不就是“照亮一隅”的意思吗?日本比叡山的开山法师、天台宗的最澄曾言:照亮一隅。意思是已力虽微,但存照亮一隅之心愿,众人聚力,可照一方,是为大功德。原来在京都兜兜转转三四天,最后一站来到的正是心心念念的天台宗寺院啊!
也许,这就是和京都的因缘具足?既然时间不早了,那就把三十三间堂最为此行京都的一个完美收官,至于清水寺,东西本愿寺,就留待下次再来吧!京都是个安静的古都,但是最后一站的鸟居,且让儿子放肆一把。
从大阪到京都,我们坐的是大阪关西机场的利木津大巴,好处是一站直达,不足的地方当然是价格了,票价2550日元每位,比起返程从京都站坐JR线到大阪站,半个小时只要560日元每人,价格真是相差悬殊啊!也许下一次再来,就轻车熟路了。至于大阪之行,也有故事一大堆,那就留待下一篇再说了!
最后就用在京都学的一句话,来告别京都吧!阿里嘎多,多哉一嘛啊啊啊啊啊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