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晓剑音乐书情201601——我的一月聆赏古典音乐之旅

$
0
0

晓剑音乐书情201601——我的一月聆赏古典音乐之旅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新年第一天,正式开启聆赏古典音乐之旅,从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开始,准备将《红楼梦日历》专门用来记听古典音乐的感受,每个月单独整理一篇。

一月定为“贝多芬月”准备完整听一遍贝一贝九,再兼其他晚上在家翻出一张高中时代入手的由伯恩斯坦指挥纽约交响乐团的1963年录音坐在沙发上细细聆听。

1月2日星期六

仙居出差路上,下载一张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一至九号交响曲全集,用罗技入耳式耳塞欣赏贝多芬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Adagio Molto Allegro Con Brio)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

(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听累了休息一会儿,换个口味,挑了一张刘汉盛严选100张棒CD之086:《MUddy Waters:Folk Singer》,这张上世纪60年代的录音,当初是黑胶唱片,1999年才转成CD,录音非常真实,仿佛能听到60年前录音现场的呼吸声这个Muddy Waters更不得了,生前被认定为伟大的蓝调歌手,连伟大的滚石乐团的队名都是根据他的一首歌的内容取的这张CD的乐器就只有几把,而且不插电,都是原音的重现,令人感动。

晚上从仙居赶回来,又赶到路桥,和儿子一起吹蜡烛切蛋糕,祝贺儿子十一周岁的农历生日顺便在大哥家喝茶聊天,欣赏美妙的无损音乐,阅读大哥新近入手的《音响调声学》这本书详细介绍100张棒唱CD,虽然微信上都有,但是纸质的看来还是有必要入手一本。

1月3日星期日

在去仙居的路上,继续欣赏音乐,刘汉盛严选100张棒CD之001:《Crossover Cello》,这张FIM公司1996年出版的特丽莎大提琴专辑,录音效果早有定论,加上曲目优美悦耳,以轻爵士风格演绎适合大众口味刘汉盛认为,这张SACD的音质之美,犹如蛋糕上再淋蜂蜜般的甜美,包括打击乐器都很美。

出门之前,在家里客厅用音响再听了一遍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发现用耳塞和音响听过多遍之后,觉得还是用音响听,更令人感动,声音的效果也更好家里的音响是15年前结婚时购置的尊宝家庭影院系列的一对音响,这么多年听下来,还是很舒服的手头这张伯恩斯坦指挥纽约交响乐团的版本,也是高中时代购置的经典CD其实善用好手头的一切资源,音乐的快乐就在其中了,无以复加。

下午在仙居忙碌奔波,回到下榻的酒店,安顿下来已将近十点,泡了一杯咖啡,点了一枝线香,用手机播放挪威小号演奏家Antonsen的《Tate.j》专辑,好温暖明亮的小号,超级喜欢,心慢慢安静下来,补记这几天的笔记。

1月4日星期一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在仙居来回途中,开始欣赏贝多芬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e NO.2 in D major.OP.36)。这首交响曲1802年10月在维也纳创作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也是对《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精神内涵的音乐化提炼和总结。

仙居回来路上,继续听Antonsen的小号专辑收到嘉兴马欢寄来CD一张(柏林之声ART FOR THE EAR)听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1810年作)

晚上到家,开始阅读辛丰年的《如是我闻》这本书去年春节前购于安徽黟县的碧山书局,放了将近一年,现在是时候打开了。最近重点是聆听贝多芬,于是挑出一篇“如是我闻贝多芬”,原计划将一月份定为“贝多芬月”,读这篇文章才知道,贝多芬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音乐宝库。七十年代曾发行过一套唱片全集,全套共一百十一张,而我却在妄想用一个月时间听完,真是不自量力啊!文章中提到《爱格蒙特序曲》,刚好前段时间下载的卡拉扬版本中有这一曲,于是睡前和儿子一起欣赏了一遍,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借助百度百科,有更全面的了解;文中多次提及托斯卡尼尼指挥的《田园》的那份从容,下次听到第四交响曲时一定要找这个版本来欣赏一下。跟着辛丰年老师,争取这一年遨游乐海,肯定乐趣多多!睡前也把这篇好文章推荐给儿子读了一遍。

1月5日星期二

上班路上,车上听《柏林之声》CD。

中午,去图书馆路上,听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在图书馆,听Erich Kleiber指挥的贝多芬第二交响曲,反复听了两遍。

下午回家路上,继续在车上听《柏林之声》CD,飞度的喇叭坏了一个,要更换了。

购买一本《西方经典老唱片》一本介绍经典版本的好书,准备在这本书的指引下,寻找经典版本和录音来聆听。

今日购书单

《西方经典老唱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一版一印,定价68元东升斋编号:1484

1月6日星期三

早起,翻昨日刚入手的《西方经典老唱片》,想找一张“贝三”的经典录音版本,结果又发现了一个新名字“谢尔欣”Hermann Scherchen,在QQ音乐上下载了他的一套从贝一到贝四的录音合辑,在上班路上开听。

开始阅读辛丰年的《请赴音乐的盛宴》在上编“名曲浩如烟海,怎么选”中,作者推荐了146首入门必读曲目,还是建议从贝多芬开始,再向前延伸,向后返顾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为中心,再明确一点,从这九部交响曲中挑出特别重要的几部来读,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千千万万贝多芬迷已经不约而同地公选出来的那几部: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这四首交响曲等这几部作品都听得相当熟悉了,再去倾听另外的五部交响曲,即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交响曲。《第一号交响曲》显得有毛头小伙子初涉人世的稚气,《第二交响曲》完全是这位波恩英俊少年的自家面目,《第四交响曲》中细腻而又深沉的抒情味,《第七交响曲》的酒神气质,《第八交响曲》的幽默口吻,都有待于反复倾听,有赖于在文艺、美学方面的眼界的扩大与知识趣味的丰富最后再来欣赏西方交响乐文化中的最高峰“贝九”这篇文章一读,终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欣赏贝多芬也是有先后顺利的,下次再对照着找经典版本来一一细读、细听。

根据豆瓣音乐的2015年度榜单,下载一张年度最受关注专辑Blur的《The Magic Whip》用罗技耳塞欣赏,低音效果完全释放,精彩!

在淘宝上购买的一套《DG大禾花经典合集50CD》到货了,对照辛丰年先生在《请赴音乐的盛宴》中推荐的必读曲目,贝多芬的交响曲有第五、第六、第七、第九四种,推荐的六首钢琴奏鸣曲,有悲怆(Pathetique)、月光(Moonlight)、黎明(Waldstein)、热情(Appassionata)等四首,序曲有莱奥诺拉序曲(Coriolan Overture OP.62),小提琴协奏曲有第一和第二,可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不在其中;钢琴协奏曲,有浑名“皇帝”的第五首,即《E大调钢琴协奏曲E flat major》,还有一首《第四G大调协奏曲》,应该说,已经相当丰富,足够欣赏了,慢慢听,今后再查漏补缺不迟。

晚上回家,对照《西方经典老唱片》,发现好几张贝多芬的经典演绎版本在本唱片全集都已收入,如肯普夫(WILHELM KEMPFF)演奏的四首钢琴奏鸣曲(DG编号447 404-2,CD9),肯普夫演奏的钢琴协奏曲NOS.4&5(DG编号 447 402-2,CD8);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RLEIBER)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第五号和第七号交响曲(DG 编号447 400-2,CD5),卡尔·伯姆(Karl Bohm)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第六号(田园)交响曲(DG编号 447 433-2,CD6)。书中推荐的五张贝多芬CD,有四张收录在其中,心中狂喜这套《DG大禾花经典合集50CD》,真是经典,没有选错。

睡前和儿子分别读了一遍《西方经典老唱片》中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的章节文中对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的介绍,之前在欣赏时都已查询过百度,读来相当熟悉了,书中还附了严宝瑜先生翻译的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言》,对贝多芬又多了一层了解;文中提到第三交响曲的经典录音版本,如克莱姆佩雷尔(Otto Klemperer)1955年10月在伦敦斯威大厅录制的唱片,富特文格勒1953年维也纳的录音,在QQ音乐中找不到,德国指挥家谢尔欣(Hermann Secherche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录音,也不好找,但找到一张录有1-4交响曲的全集,睡前完整听了一遍,因为这个版本的顺序有点乱,于是借助百度,又学习了几个音乐的名词:

Marcia.funebre(葬礼进行曲)第二乐章的名称

Scherzo(谐谑曲,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第三乐章(替代宫庭的小步舞曲)

Finale(终曲)第四乐章的名称

听古典音乐,学英语单词,了解作曲家和指挥大师生平,一举数得,快乐无比。

1月7日星期四

早上在家里欣赏CD肯普夫(Wilhelm Kempff)演奏的月光曲(Moonlight)

在市民广场散步欣赏谢尔欣指挥的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极快板)

上睡前,继续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作者在介绍吉利尔斯(Gilels)演奏的贝多芬第二十一、二十三和二十六钢琴奏鸣曲的经典录音(编号DG 419 162-2GH)时,提到萧伯纳笔下的贝多芬,提到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建议是:“从他最著名的几首钢琴奏鸣曲开始,然后再去听他那几部脍炙人口的交响曲,引发了兴趣之后再去认真聆听他的协奏曲歌剧弥撒曲,最后再回到钢琴奏鸣曲,室内乐以及伟大而内省的弦乐四重奏上来”,这个建议跟辛丰年的又略有不同在QQ音乐下载到吉利斯的同名专辑,欣赏“Piano Sonata NO.21 in C major Waldstein op.53”演奏酣畅淋漓,真是舒服。这部华德斯坦又名黎明,已进入贝多芬创作最辉煌的阶段,给人以一种辉煌与壮丽的效果,而我手头的CD是肯普演奏的版本,改天再仔细聆听,对比一下,能听出区别来吗?据说德国钢琴大师肯普夫的演奏堂皇老到,处理非常精确,也被认为是著名的演奏。

1月8日,星期五

早起出门上班前,在家中欣赏肯普夫演奏的黎明奏鸣曲,细细聆听阅读“百度百科”的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午后在办公室听《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卡拉扬指挥听法国作曲家弗兰克名作《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比利时演奏家格鲁米欧的经典演绎。

继续阅读《请赴音乐的盛宴》辛丰年著,对建议必读的贝多曲目再梳理了一遍。

交响曲:九首,先听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再听第一、二、四、七、八五部,最后听第九(合唱)

钢琴奏鸣曲:共32首,所谓钢琴家的“新约圣经”重点听六首,第八(悲怆),第十四(月光),第十七(暴风雨),第二十一(华德斯坦黎明),第二十三(热情),第二十六(告别)

室内乐:作品95号《F大调四重奏》、《降E大调四重奏》(别名竖琴);

序曲:《莱奥诺拉序第三》、《爱格蒙特序曲》

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五首“皇帝”《第四G大调协奏曲》

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罗采奏鸣曲》

小品:《小曲集》(作品33号)、《致爱丽丝》

准备在现有的CD和载的音乐中,一一细听这些必读曲目

继续读《戴着口罩听巴赫》。随机一篇“收音机里的古典时光”,作者认为收音机特别适合用来欣赏古典音乐,那种小音量特别有一种倾诉感,它不干净的底噪低音位置发出的嘭嘭声,也使音乐在无线电波中变得格外有画面感。豪华的音响也许能帮我们更多地捕捉到演奏的细节,但是它的声音无论你用什么器材和摆位来调,都调不出收音机的那个温暖。作者李逊的文字诙谐生动,每次读都有愉快的感受,手头这本是从图书馆借的,要不考虑买一本,随时可以翻翻?

说干就干,在新华书店网站下单购买一本。

继续阅读“弗兰克能用来泡妞吗?”作者提到法国作曲家弗兰克的《A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次听到是1984年在南京出差时,迷失在一条小巷子里时偶然听到一个老式的筒子楼里传来的小提琴声,这些陌生的老城,因为偶然相遇的音乐打消了对它的戒备,使它的面目变得温和;作者也提到这个版本最权威的演绎是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家1921-1986),在菲利浦录制的室内乐几乎张张都是精品,在QQ音乐上找到,下载试听,可惜百度百科上提到弗兰克的代表作明明是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啊!李逊的记忆或者是文字编辑有误

谈拉宾,作者说也许对于大师来说,每个人都是巅峰,疯癫的只是山下的仰望者拉宾在EMI出过一套《拉宾全集》多年没有再版,在唱片架上有着王者的地位,他一生只录过6张唱片,他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听起来有一种特踏实的从容感。

谈三星带花和四星带花”,作为资深乐迷,作者对各类音乐榜单并不感冒,评价“刘汉盛榜”用的形容词居然是“不着四六”,但作为入门级的我来说,面对眼花缭乱的唱片,通过前人的指点,尽量听一些经典的录音版本,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晚上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谈到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其三十二首作品是音乐史上的高峰,被誉为键盘音乐中的“新约全书”,共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共有11首,其中有著名的“悲怆”中期有15首,著名的有“月光”、“热情”“华德坦”以及“告别”等等晚期的6首,堪称贝多芬音乐思维的顶峰作者推崇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最高权威是施纳贝尔(Schnabel,1882-1951),是出生于奥地利的美籍钢琴大师,他演奏贝多芬特别是晚期的几首奏鸣曲,其幻想的境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于1930年录制了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他的内涵表现出来的气质以及对贝多芬心灵世界无比精妙的透视,都令人佩服,可惜QQ音乐上找不到同名的EMI的专辑。

1月9日星期六

欣赏贝多芬的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1月10日星期日

晚上,在家继续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作者推荐的版本是肯普夫(Kempff)演奏钢琴,肯朋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版本,DG编号435-744-2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大概写于1794年,早于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其中表现出的有克制的感情爆发和强烈的对比非常令人钦佩。但作者认为《第一钢琴协奏曲》更为优美,尤其是其中的第一乐章和安谧的第二乐章,那种精致,俏皮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都十分动人《第三钢琴协奏曲》大致完成于1802年,界于早期和成熟期的中间,作品的雄伟而略带凶猛的气势,以及曲式上的巧妙结合都非常吸引人;《第四钢琴协奏曲》则是更加丰富的成熟期的产物,大概完成于1806年,内涵细腻多样,也是其中最具细致情感的一首协奏曲而《第五钢琴协奏曲》就是最有名气的“皇帝”协奏曲了,乐曲本身组织庞大、壮丽宏伟,使人联想到皇帝的威仪,令人肃然起敬。作品完成于1809年,出版于1811年,题献给鲁道夫公爵(也是贝多芬的保护人)。1812年《大众音乐报》曾评论,“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有创造力、想象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艰深的一部”德国著名钢琴家肯普夫的演奏无疑是这五首钢琴协奏曲的首选,作者推崇的是1953年录制的单音本,钢琴的颗粒感极强,堪称“浑然忘我”的演奏。肯普夫不仅是演奏贝多芬的权威,也是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钢琴的权威演奏家,他的演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音色如歌,深沉圆熟,表情丰富多样,饱含内在而强烈的生命跃动感。

跟着《西方经典老唱片》的介绍,欣赏施耐贝尔(Schnabel)演奏的第五号(皇帝)协奏曲,他最经典的32首钢琴奏鸣曲QQ音乐上找不到。

欣赏作者最推荐的肯普夫(Kempff)1950年代和柏林爱乐乐团录制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完整听一遍。

    1月11日星期一

早起,用家里的音响欣赏CD,肯普演奏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午后去市图书馆翻书,用耳塞欣赏谢尔欣指挥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睡前,欣赏贝多芬的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大卫·鲍依今日去世,欣赏他最近发布的单曲MV。

听读库推送的张火丁选段“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选自《荒山泪》。

    1月12日星期二

早起,在家欣赏CD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阅读CD简介,了解英雄和“告别”奏鸣曲的资料。

在葭泾文化长廊访梅花,带着耳塞,一边听吉利尔斯(Emil Gilels)的钢琴奏鸣曲集,一边踱步回来,网上下载的版本,曲目编号就乱了,听到前段时间听过的熟悉的曲目华德斯坦,就像老朋友久别重逢一般欣喜,其他几首像热情,悲怆还没听熟,就茫茫然不知所措,但是听音乐的快乐都是一样一样的。

睡前,继续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贝多芬的第五、第七交响曲,作者极力推崇的是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录音版本,DG唱片编号447-400-2被称为划时代的演奏。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曾以“克里斯玛”(Charisma)一词,来形容特殊的,仿佛天授的精神偶像气质,而克莱伯音乐诠释艺术及其古怪性格就使他荣登日本听众所评选的“克里斯玛”第一名他的指挥动作流畅,可说是当代指挥中最好看的一位,尤其惊人的是他所诠释出的乐曲拥有极为惊人的爆发力。他指挥的《第五交响曲》,忠于原谱、完美、一丝一毫都不妥协,精确无误的节奏感,敏锐快捷的速度,自然流畅的歌唱,这个录音被认为是最贴近贝多芬原意的演出。惜墨如金的他,所出版的唱片张张都值得收藏而这张无疑是最佳代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则被称为“舞蹈的顶峰”,那种狂热和旋转的舞曲,魅力在所有交响曲中都是罕见的。在聆听音乐所要求的力度冲击力以及深刻性上,小克莱伯的版本都是无庸置疑的首选。

在QQ音乐下载同名专辑,完整欣赏一遍!

    1月13日星期三

早起,在家里用CD欣赏小克莱伯指挥的第五(命运)交响曲。DG合集其中一张。

午后,泾文化长廊探梅归来,QQ音乐上收藏一张年度最期待榜单之陈粒的《如也》,试听几首。

购音乐书籍两册《书信里的辛丰年》《戴着口罩听巴赫》

今日购书单

1、《戴着口罩听巴赫》李逊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一版一印定价32元(折后25.6元)东升斋编号:1490

2、《书信里的辛丰年》辛丰年、李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一版一印定价35元(折后27.6元)东升斋编号:1491

    1月14日,星期四

早起,在临海梅园探梅。

午后,在市政府广场梅林细细听一遍小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听一遍陈粒的专辑《如也》。

1月15日,星期五

开卷阅读《书信里的辛丰年》这是音乐爱好者辛丰年和《音乐爱好者》编辑李章的通信集,由辛丰年(本名严格)的儿子严锋作序,介绍这一对音乐上的知音这些年鱼雁往还的点点滴滴,读来令人感动,这个月的阅读主题是音乐,这本爱乐者的通信集,也是很好的选择。

    1月16日星期六

睡前,陪儿子用手机听一遍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第14号奏鸣曲(月光)。

    1月17日星期日

在车上听一遍小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睡前用手机的QQ音乐再听一遍,加深印象。

    1月18日星期一

中午在图书馆翻书,再听一遍小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五和第七交响曲,越越耳熟了!

晚上睡前,再听一遍Emil Gilels演奏的钢琴奏鸣曲(Waldstein

    1月19日,星期二

早起,细听一遍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Appassionata

晚上加班回家,继续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推荐的版本是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本,DG编号477 433-2F大调,作于1807-1808年,OP.68奥地利指挥家卡尔·伯姆(Karl Bohm)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1808年12月22日维也纳首次演出的节目单上,贝多芬把这部交响曲的标题写作“乡村生活的回忆,F大调”。

第一乐章,表述那种“到达乡村的喜悦心情”,长长的乐章几乎全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乐句写成,但其中调性和色彩的巧妙变化就好像大自然本身的光影闪动,令听者浮想联翩;

第二乐章,一般称为“溪边小景”,充满了流水声、虫声和鸟鸣声,表达出最愉快、最悠闲的情绪;

第三乐章,则转而描述农民的欢聚场面;

第四乐章是非常神奇的一个乐章,描述一场突出其来的暴风雨,其中蕴涵的作曲技巧简直是近一百年后印象派的手法;

第五乐章是牧人之歌,表述暴风雨过后的欢快以及感恩心情。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表现无愧于其至高的声望。这张唱片有廉价版CD,但是QQ音乐上找不到相关的,遗憾中。

    1月20日,星期三

今天,市里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新书记到位,一切尘埃落定,忙了一天,到家将近七点,饭都没吃,跟爱人说值得庆祝,至少还能每天回家吃饭,做个自由的人多好!

早起,在家里用CD欣赏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

在市民广场散步,用耳塞欣赏Bruno Walt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

晚上读《书信里的辛丰年》部分章节。看《音乐爱好者》的老编辑李章回忆与辛丰年交往的点点滴滴两人相差30岁,因为音乐,通过约稿,成为无话不谈的知音,李章五次前往南通拜访辛丰年,详细记录交往的细节,记录在上海会面的细节,一位作者、一位编者,亦师亦友谱写了一曲友谊之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爱乐之歌。我生亦晚,直到2013年3月辛丰年老先生90高龄去世才得知大名,之后陆续买过几本他的书,如《请赴音乐的盛宴》、《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等等,但一直没有打开好好细读,直到今年年初,因为对古典音乐重新萌发浓厚兴趣,才打开这些好书。希望通过这本书信集,更好地理解和了解辛丰年这位资深乐迷,感受音乐的无穷乐趣他的《阿·鲁宾斯坦缤纷录》,据说木心先生看后大为赞赏,有机会也去找来看看其实李章和辛丰年就像陈丹青和木心的关系,两人相差几十岁,亦师亦友,这样的情谊都令人动容。

    1月21日,星期四

继续听瓦尔特指挥的田园交响曲。

继续阅读《书信里的辛丰年》,看这作者和编者的鱼雁往还,讨论音乐,讨论阅读,讨论书稿,讨论生活的琐事,平淡中富有真情书信中讨论的唱片,应该都有体现在他推荐的必读曲目和选读曲目中吧!书信中对戴留斯(Delus)很推崇,在QQ音乐中找不到相同的专辑,文中提到“EMI的声响,最最有真实感、DG不如”,不知有没有EMI的廉价版合辑可买?

    1月22日,星期五

岁末年初,忙中偷闲,继续阅读《书信里的辛丰年》这本书前面几年都是作者辛丰年写给编者李章(王安忆的丈夫)的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之将至时日无多的感叹,70多岁的老先生,每日读书、听乐、笔耕不缀,这份对生活的热情令人动容;后半部分开始陆续增加李章写给辛丰年的信件,在谈编杂志公务之余也谈在上海听音乐会的感受,谈去山西参观云岗石窟、悬空寺、五台山的感受,甚至细谈和夫人王安忆去巴黎度十五天的小长假的观感。我认为,李章的这些书信更有味,可以了解编读之间的互动。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刚刚调回《新台州》杂志社的二处老同事金倩,不知会对办刊工作有帮助吗?

    1月26日,星期二

晚,用IPAD欣赏“贝九”APP,伯恩斯坦指挥的高清视频版。

    1月27日星期三

早起,继续阅读《西方经典老唱片》,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作者提到这部伟大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如库布立克导演的《发条橙》和吕克·贝松导演的《杀手里昂》都将贝九作为主题音乐,表现对生命的不同理解这首作品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是公认的贝多芬最成功,也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贝九”在20世纪最伟大的演绎,当首推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他已被世界公认为与托斯卡尼尼并列的,20世界指挥史上两大不同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最显著的特征是主观风格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对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他的诠解具有相当权威性,他虽然曾为纳粹德国工作过这点很像周作人,但历史应该对他作出公正的评判,比如在纳粹统治期间保护一大批音乐家所作出的努力他的最佳录音有:1942年现场录音以“musicArts”的商标发行的版本,是贝多芬录音中最激愤的最好的版本是EMI发行的1951年拜洛伊特音乐节重新开幕的录音(QQ音乐上能找到),而1954年Tahra公司的录音可能音质最好。“贝九的录音,除了富特文格勒,还应该注意托斯卡尼尼,瓦尔特·布鲁诺、卡拉扬、伯恩斯坦等人的录音App store上“贝九”APP,就有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经典版本,其中伯恩斯坦的还结合了高清视频,更加直观,DG廉价CD合集的则是卡拉扬的版本。

午后用耳塞欣赏一遍Furtwangler 1951年的经典录音,跟伯恩斯坦的版本差距挺大,暂时不习惯。

继续阅读《书信里的辛丰年》。

晚上再听一遍贝九“APP”。

    1月28日星期四

继续听“贝九”APP。

晚上在市图书馆翻书。继续聆听“贝九”。

    1月29日星期五

晨起,阅毕《书信里的辛丰年》最近天冷,晚上儿子都缠着要陪他一起睡,于是晚上的阅读时光好久没有了,加上工作忙,这本可以一气呵成阅毕的书,到早上才真正读完。最后的几封信,都是李章写给辛丰年的长信,介绍自己在维也纳,在布拉格,夫人王安忆(著名作家)旅行度假,寻访音乐厅,听音乐会的感受,读来非常吸引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章比辛丰年年轻,条件更好,阅历更丰富,听的音乐会也辛丰年多(毕竟是音乐出版社的编辑,贝多识广,也近水楼台),因此笔下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文笔生动,介绍各地的美食见闻,当然重点还是对音乐会的感悟:如拉格寻访莫扎特《唐璜》首演地埃斯泰特剧院,完整欣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通过描写,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音乐厅,一幕幕欣赏下来,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本好书值得推荐给爱乐的同好,只是不知为何最后几年辛丰年老先生的书信不见了?是年纪太大不便写信了,还是?最后一封信是2012年10月31日李章写给辛丰年的如果能注释一下这是最后一封信,为两人多年的书信往来画上一个句点该多好!看来读完全书还要回头再读一遍李章写的前言,对全书再作一个梳理吧!

用手机的QQ音乐欣赏富特文格勒1951年指挥录音的“贝九”。

    1月30日星期六

参加王寒新书首发式。

阅毕井上靖的《敦煌》。

开读星野道夫的《永恒的时光之旅》。

欣赏电影《万物生长》。

    1月31日星期日

在手机上欣赏吉利尔斯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热情告别华德斯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