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火热的季节,本月的关键词是跑步,北京,田艺苗,古典音乐。当月读完的好书有如下九本,分别是:日本的高木教雄《食器之美》,周公度主编的《抟物》杂志,日本的SML公司出版的《器物帖》,马场未织的《周末田舍生活》,阮义忠的《花与泪与河流》,蔡志忠的《开悟者的微笑》,井上靖的《天平之甍》,创意摄影集《浅田家》,李若帆的《装得下生活的器物》。欣赏的电影有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继续跟着辛丰年、杨照,听莫扎特,听巴赫,听田艺苗的古典音乐收费节目“古典音乐很难吗”;购书若干,东升斋编号从1623编到1640,从台州晚报领取稿费478元。具体书单如下:
2016年8月1日,星期一
又是全新的一个月,大暑节气,单位周边到处都是盛开的美丽的紫薇花。午后,一边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第17号、第13号、第24号(佩莱西亚演奏),一边在台州图书馆翻阅新书架上的好书,推荐了三本,分别是苏立文教授的《山川幽远: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正仓院考古记》(傅芸子著)、小林勇的《一本之道》,借了最后一本回家准备细读。
晚上在市民广场散步,时间尚早,去台州书城看新书架上有何好书。找到一本《食器之美》,这是由日本的高木教雄著,介绍六十六件盛载生活之美的食器。风格也是一页图片,一页介绍的文字,介绍的这些食器,真是美丽动人。在淘宝上搜索,也能找到部分心仪的原物,像一把精美的裁纸刀只要200多,也不贵,里面也介绍有很多体现日本独有的叠装食器的器物之美,设计感很好。坐在书城的台阶上,翻完大部分,直到书城逐客的音乐响起,才依依不舍放下。这类书,值得花钱拥有一本吗?
今日购书单:
《抟物》,周公度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4月一版一印,定价39.80元,东升斋编号:1623。
购于台州书城,尽量每次去都带一本书回来
8月2日,星期二
今天是单位体检的日子,在读库出品的小布包里放了一本昨晚刚入手的《抟物》,在排队等待做B超、做动脉硬化检查的碎片时间,专心阅读。抟物,是致力于发现那些具有品质并一心一意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之人。“有一个人”专栏,介绍的是前段时间大热的《借山而居》一书的作者冬子和他隐居终南山背后的一些故事。其中也提到欧宁和他的碧山计划,特别亲切。“专辑:秘密阅读”一栏中,有一篇歌手程璧写的文章“影响我的那些东京独立音乐人”,其中提到福原希己江、汤川潮音。在这个世界上,唱歌的人有很多种。有的是唱别人安排好的歌,有些是唱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歌,这样的歌,不迎合、不争露头角,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懂的人就懂了。一一在QQ音乐中搜索并关注提到的专辑,在每天的莫扎特之余,换换口味,调剂一下。
午后,和大哥一起去围墙里吃完粗面,一个人去台州书画院观展,二玄社复制的“台北故宫精品大展”。站在苏东坡、米芾、黄庭坚、沈周的字,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文同的竹子、八大山人的画作前,真是难得的心灵之旅。这些真迹,即使身临其境到了台北故宫,也不一定能见到(故宫国宝限展几年才轮流展几天,机缘难得),在二玄社复制的高仿真复刻版前,也能感受这种淋漓的元气,真是不虚此行。希望改天抽空再来细品。
晚饭后,在市民广场散步,从水景公园沿着葭沚泾文化长廊经过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又绕到党校后面的空地,探索了这十几年都没有踏足过的新领域。
党校后面的小公园,人很少,适合慢跑,下次可以尝试跑起来。今天体检结果出来了,做了骨密度的检测和动脉硬化的检测,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下一步,可能还是要尽量控制饮食,少吃肉,多运动,慢跑和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坚持。未老先衰,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呢!
8月3日,星期三
欣赏了一个月的莫扎特,沿着贝多芬向前回溯,开始回到巴赫,回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匠时代。巴赫时代的音乐是古意盎然的,但从中可以听出古人的心声。辛丰年在《请赴音乐的盛宴》中推荐了几首必读曲目:
1.g小调赋格曲(两首),fugue in G minor,BWV542,BWV578(8月3日和4日早晨在家洗衣服时听);
2.创意曲集(inventions,BWV772-801)(8月6日在家做家务时听);
3.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565)(8月4日听);
4.C大调前奏曲(Prelude in C major,BWV846)(8月6日上午听)
5.恰空(Chaconne)(8月7日上午在家做家务时听)
手头的DG唱片合集中有他的:
1、英国组曲(CD4,8月3日下班路上听,8月4日上班路上听)
2、哥德堡变奏曲(CD13,8月5日上下班路上听)
3、大提琴无伴奏组曲(DG合集共两张,8月3-4日听了第一张,8月6日听了第二张),
4、赋格的艺术(DG01)(8月7日加班来回路上听)
那就开始进入巴赫的世界吧。
早上开始,启动慢跑计划,先从在家里原地慢跑开始,一边欣赏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一边穿上跑鞋,在客厅原地跑了十五分钟,突破2000米,大汗淋漓,不知这样的效果到底如何?最近的体重倒是控制得挺好,都在125斤以内。
中午,三兄弟一起在老爸家吃牛排,聚会聊天。回到办公室后,继续阅读《抟物》。
韩松落的“忘不了的书”,特别推荐的是一本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他和他的小说,是一种切实的人生知识,是向着一种信仰而去的匍匐肉身。还有一本亨利·贝斯顿的《遥远的房屋》,长期留在枕边。而他一次再次推荐的,还有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秘密时光》、《爱恋时光》)。
而赵志明的“我喜欢的十本书”,推荐的分别是《三言》、《佩德罗·巴勒莫》、《扎根》、《金蔷薇》,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繁花》、《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索德格朗诗选》,但丁的《神曲》,西蒙娜·薇依的《重负与神恩》。
8月4日,星期四
忙碌的一天,上午到市委党校,给全市老干部系统的信息员讲党委信息报送的实务。午后一点出发去宁波,到宁波市委办公厅学习取经。
饭后返回台州,来回将近六个小时,出差还是很辛苦的。读书笔记欠奉。
8月5日,星期五
凌晨三点,被电话打醒,开始处理一个工作上的事情,来来回回的电话沟通,不知不觉天就亮了。知道将会是一个不眠之夜,干脆打开电视,找了一部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经典之作《东京物语》来看,以免错过工作。这部拍于1953年的旧作,讲的是战后日本社会家庭伦理方面的题材,一对老夫妻从乡下到大都市看望在城市里打拼的儿女,但是儿女都忙着各自的事业,不能陪伴老父母,出钱请父母去岛上旅游,因住不惯,提前回到东京后无处落脚。结果母亲去了未亡人的二儿媳家,一个约老友通宵喝酒被警察送回家,遭到女儿的数落。每户儿女都过得不易,又没有多余的房屋和时间,最后老两口返回乡下,母亲突发疾病去世,众儿女赶回守夜送终,日子就在这平淡的长镜头中流逝。
这部电影反映的也是日本战后一切重建的困扰和社会现实。这好像是第一次认真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对其中的原节子饰演的二儿媳纯子印象非常深刻。通过微信查询,果然是一位传奇人物。原节子跟小津导演长期合作,在1963年小津去世后宣布息影,一直隐居了五十多年,直到2015年底刚刚以95岁的高龄去世。代表作还有《晓春》(1949年和小津首度合作的经典之作)。
8月6日 星期六
周六上午,忙完家务活,到台州图书馆听鸟叔储伏龙的摄影讲座。主题跟今天开幕的巴西奥运会刚好是同款,都是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场白不是很吸引人,翻完手头这本《抟物》,分成阅读、影像、小说等版块,这可以算是我本月读完的第2本书,也是全年读的第72本书。
午后和大哥一家在海钓人家吃完午饭,带他们去“浅焙者”喝自己亲手冲的咖啡,顺便把这本《抟物》推荐给读大学的侄女。里面程璧推荐的几位日本歌手,如福原希己江、汤川潮音,小姑娘都没听说过,是太小众的缘故,还是视野不够宽广?
下午坐在台州书城,翻完一本新书《器物帖》。这本书跟之前读过的一本《器物之美》都是由日本的SML公司出版,编选各类食器与食物,与生活的完美搭配,让人忍不住就热爱生活。一个多小时就翻完了。但要消化吸收,运用到生活中去,可能还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这是我当月读完的第3本书,也是全年第73本书。
今日购书单:
1、《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美】温迪·考尔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2月一版一印,定价没记,东升斋编号:1624;
2、《正直》,【日】松浦弥太郎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2月一版一印,定价没记,东升斋编号:1625。
均购于台州书城“聚畅销”五折专柜。
傍晚,很想去大自然走一走,看看稻田,于是驾车说走就走。一边在路上听蒋勋的音频《池上日记》,一边前往18公里之外的金大田村,穿过刚插秧种下第二季水稻的稻田,到改建中的民宿看了一下,和扶雅书院的老板聊了一会儿,和东篱陶艺的蔡一平聊了一会。每次到金大田,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这些扎根乡村的理想主义者,值得敬重。但是未来的出路不是只有情怀就可以的,还有很多路要走,金大田的花田市集小环境不错,但是离整个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也还有很多路要走。在扶雅书院购书一册:
《周末田舍生活》,【日】马场未织著,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1月一版一印,定价35元(折后28元),东升斋编号:1626。
晚上在江城路上的姜汤面店和去西安度假的家人会合,一个星期的单身汉生活宣告结束。
8月7日,星期日
今天,反复去单位加班,利用空隙时间,一边听巴赫,一边开始阅读昨日新购入的马场未织的《周末田舍生活》。这位三个孩子的母亲,一直生活在东京这样的繁华都市,也没有乡下的亲戚。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生长环境,决定在离东京1个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乡村寻找另外一个家,并立即付诸了行动。通过委托中介,四处寻找理想的土地,终于在南房总市的“三芳村”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土地,有现成的老房子可以立即入住,有大片的山林和农田(将近八千七百坪的广阔空间),克服要当农民才能购入的农用地限制,克服每周都要除杂草的繁重农活,克服每个周末都要往返东京和南房总的不便,终于开始了周末的田舍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要适应到处都是爬虫的自然环境,不但有新鲜蔬菜自己种即摘即食的兴奋,也有孵化野鸡的快乐与悲伤,更有田地随时被野猪糟蹋的无奈,乡间的生活充满了未知数,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作者就这样每个周末住在乡间,往返了七年,乐此不疲。但是要真正成为农民,完全放下自己,融入乡村的一切,即使只是每周当两天周末的农民,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8月8日,星期一
午后,去温州出差,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向北往杭州、宁波、上海方向跑得比较多,往南跑相对来说少多了。1点40出发,两个小时左右到温州市政府,忙完工作,吃完饭,赶回家里,已经深夜了。工作很辛苦,交流的收获也不小啊!
读书笔记又欠奉!
8月9日,星期二
今天,体检报告出来了,动脉有硬化的趋势,甘油三脂指标2.9,比正常值1.7高出不少,看来是需要加强锻炼了。刚好中午和大哥一起吃饭,碰到几位跑步达人,段王爷和卫明,教我们太极跑的理论和方法,如步频控制在180,呼吸用二吸三呼法,可以跑得更远,跑得更久,还可以远离伤痛,看来值得尝试。每次和大哥一起出去吃饭,身边都有一些充满了正能量的朋友,有跑步达人、有公益达人、有金融业翘楚,都是人生在关键节点的宝贵财富。
晚上在家,阅毕马场未织的《周末田舍生活》,这是本月读完的第4本书,也是全年的第74本书。
8月10日,星期三
今天,正式开始晨跑计划。早上六点半起床,叫醒儿子,从家里沿着育才路跑到儿子未来的初中——椒江二中,再沿着江城北路跑回家,刚好两公里,没有开节拍器,步频只有159,步幅只有59,两公路跑了21分钟,平均配速10′32”,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加油。
晚上回家,继续阅读久违的《西方经典老唱片》。这段时间的主题是巴赫,阅读相关章节。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这段时间一直在家中的CD机播放聆听,作者推荐的版本是巴勃罗·卡萨尔斯(1876-1973)的版本,他是杰出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13岁那年偶然发现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独奏组曲》,如获至宝,整整练习了十二年,才鼓起勇气第一次公开演奏。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音色情绪变化丰富,格调高雅。他对大提琴演奏艺术贡献甚大,经他之手,大提琴才获得了与钢琴、小提琴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法国著名大提琴家傅尼耶对此作品的演绎,收录在DG公司的“大师原版系列”中,我手头在听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傅尼耶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展现出演奏家异于常人的优雅作风:所有情感激烈的乐段他都不会出现锐利和明亮的音色,而代之以精确地控制每个音符的音量强弱来表现情感的起伏,傅尼耶的诠释充满了优雅动人的内在情感,促使我们寻求这一作品的内在价值。
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编号BWV988,作于1742年,是巴赫晚年在键盘音乐上的重大收获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由这样一个狭窄的基础,巴赫构筑了一座精致而又宏伟的大厦,其间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样式:卡农、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
这部乐曲之前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加拿大著名的钢琴家古尔德1955年的演奏才使这部变奏曲广为人知,作者把古尔德放在全书的第一篇来介绍,既是巧合,也不妨视为一种特殊的致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古尔德重新创造了巴赫。
他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55年的录音,是他初出茅庐的作品,也是古典音乐唱片史上最畅销的唱片之一。其他可以比较的是美国女钢琴家图蕾克(Tureck)的录音和苏联女钢琴家尤金娜(Maria Yudina)的演奏,还有一张台湾女钢琴家陈丕馨在拿索斯(Naxos)的版本也值得一听。我手头的是Andrei Gavrilov在DG的录音。安德烈伊加夫里洛夫(Andrei Gavrilov,1955- ),俄罗斯钢琴家,是涅高兹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又一位世界级着名钢琴家。他拥有着俄罗斯钢琴学派无懈可击的高超演奏技艺,奔放热情的表达方式和智慧控制音色变化的能力的演奏风格,以及对作品独特理解的才能,因而在西欧和世界各地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和广泛的影响。
8月11日,星期四
午后,一边听古尔德1955年录音的《戈德堡变奏曲》,一边前往台州图书馆,到了二楼,看到空空如也的新书架,才想起今天已经是周四,上周的新书已经下架,等着周五上新书了。一忙起来真是天昏地暗,于是决定下楼,去前段时间刚改造过的报刊阅览室转转。第一次去,印象很好,挑了一本《爱乐》杂志,坐在靠窗的位置,抬头望出去,满眼都是绿色,室内相当安静,有各式座椅,有各种报刊杂志,差不多可以媲美以前一直很喜欢的椒江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了。
这个地方,今后可以常来。
今日购书单:《太极跑》,[美]丹尼·德雷尔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015年10月第3次印刷,定价49元,东升斋编号1627。(这本书是跑步达人王卫明推荐的,订购于台州书城)
今天收到一本钱江晚报的史春波赠送的《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国王联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
8月12日,星期五
午后,逛久违的千禧书店,发现一套好书,是港版的一套四本的《金瓶梅词话》,马上入手,这就是身边有一家旧书店的好处。
今日购书单:
《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香港梦梅馆出版,1993年3月初版,折后140元。东升斋编号:1627。
午后,回到办公室,翻读这套念之已久的奇书,这套书的全本,前几年在kindle上读过,一直想收一套纸质的,今天总算如愿以偿。港版的好处是不删节,纸质书的好处是书中有好多版画的插图,图文并茂,翻着跳读了几章,该在的章节都在,不错不错。
今天是晨跑计划启动的第二天,到椒江二中的操场上跑了两公里,五圈,步频稳定在176,平均步幅达到86厘米,平均配速为6’32”,已经有大大提高了,在操场上,基本没有干扰,真好。
8月13日,星期六
周六,去十字马路的邮局领台州晚报2016年5-6月的稿费478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开始阅读《太极跑》,这本书之前在kindle上免费借阅了电子版,进度相当缓慢,只读过一个医学博士的推荐序和作者的新版序,其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如骨盆扭转、全脚掌着地、身体前倾、循序渐进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早上去市立医院检查动脉硬化的问题,医生告诉我不用去理会这类检测的数据,但是坚持运动总不会有错,于是打开纸质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太极跑代表的是一种身体运动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以强劲的肌肉而是以集中的意念和身体的放松为驱动力,学会“跑姿—距离—速度”三原则,从正确的跑姿开始学,随着正确技术的应用以及跑步距离的增加,速度作为一个副产品就会自然产生。
太极跑来源于太极拳,强调的是以躯干上的点来带动身体的运动,能够从身体的中心线发力而不是从外周组织发力,要想让“气”通过躯干把力量传递到腿上,需要身体非常放松才行,对于一般跑者而言,学习太极跑的技术大约需要1-6个月。
8月14日,星期日
今天是三十九周岁的生日,在喜马拉雅FM上下单购买了田艺苗老师的古典音乐课程,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希望在田老师的带领下,能在古典音乐中收获更多快乐。
昨天跑到黄岩参观了王洞桥和宁溪的乌岩头村,今天又跑到黄岩,黄岩书城有农行卡的满100减50的优惠促销活动,挑了六本书,真划算。
今日购书单
1.《花与泪与河流》,阮义忠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7月一版一印,定价58元,东升斋编号:1627;
2.《给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著,冯至译,云南出版集团,2016年1月一版一印,定价29元,东升斋编号:1628;
3.《我的读书札记》,肖复兴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一版一印,定价28元,东升斋编号:1629;
4.《天平之甍》,井上靖著,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1月一版,2015年10月二版第2次印刷,定价35元,东升斋编号:1630;
5.《你不懂咖啡》,石胁智广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2015年10月第6次印刷,定价32.80元,东升斋编号:1631;
6.《跑步圣经》,[美]乔治·希恩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定价59.90元,东升斋编号:1632。
六本书均购于黄岩书城,原价242.7元,折后125元,相当于五折。
在黄岩书城的星巴客坐下来,翻读念之已久的阮义忠老师的新书《花与泪与河流》。这本讲述亚美尼亚的作品及背后的故事,一直就想买,终于如愿,一边阅读阮义忠在十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拍的照片和写的文章,一边欣赏书中推荐的亚美尼亚传奇的音乐人柯米塔兹的《Half Time of the Mass》,充满异域味道的圣咏,一下子把人带到那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
回到椒江,在市图书馆的阅览室坐下等儿子钢琴课放假,继续阅读。书中多次提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他的自传《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提到书中的插图,大部分都是阮义忠在土耳其的朋友阿拉·古勒所拍,这本书也值得找来一读。阮义忠镜头下面的伊斯坦布尔充满了异域的风情,这座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不光有举世闻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学,还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摄影镜头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片神秘的土地,在阮义忠的镜头下充满了吸引力,什么时候能身临其境去看看呢?
8月15日,星期一
今天,开始在喜马拉雅电台欣赏田艺苗老师的收费课程——“古典音乐很难吗?”。前面几个章节讲的都是最近正在听的巴赫,于是利用上下班的路上时间、利用午后去千禧书店付书帐的路上时间、利用去图书馆翻书的时间,反复听了两遍田艺苗讲巴赫的章节,他的赋格曲、大提琴独奏组曲、戈德堡变奏曲、前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对巴赫可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
午后,一边听田艺苗讲解的巴赫,一边到台州图书馆的新书架翻书。自从上次有关阅览室占座的新闻引发热议后,中午去看占座的现象已有所好转,挑了几本新书,顺利找到座位。
这周推荐的几本好书,分别是蔡志忠《开悟者的微笑》《借阅回来》,姚亚平的《不语禅: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唐克场的《美术馆十讲》、《生命的未来》。每次到图书馆都有收获,真好。
今天,杨艳的“凯风黄岩”微信公共号开始连载我的音乐笔记,从2016年1月开登。
8月16日,星期二
午后,在办公室坐下,一边欣赏Komitas Vardapet的圣咏专辑《Last half of Mass(live版》,一边继续阅读阮义忠的亚美尼亚行摄手记《花与泪与河流》,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阅毕全书,这是本月读的第5本书,也是全年第75本书。有关亚美尼亚,在阮义忠的博客上和其他文章中多次提及,以前在杭州的木心咖啡馆也翻过台版的《想念亚美尼亚》,但籍由这本书,第一次进入亚美尼亚的世界。作者和夫人一起,在土耳其摄影大师波荷西扬的陪同下,深入心之念之的亚美尼亚,用了一周的时间,走遍亚美尼亚的山山水水,拜访大大小小的教堂,见到在苦难中的亚美尼亚人民,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宗教与艺术。这些拍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黑白照片,虽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画面还是非常震憾人,让人不禁想问,二十年过去了,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民,现在过得好吗?圣咏的音乐真好听,跟着文字和摄影作品,仿佛已置身这片神秘的土地。作者的书中推荐的小提琴家加罗·贺洛贝扬(Garo Hayrabedian)的专辑《我的生命——亚美尼亚》和第凡·嘉斯帕扬(Dijvan Gasparyan),与爵士吉他手迈克·布鲁克即兴合作的《黑色摇滚》专辑,在QQ音乐中都能找到,小提琴的声音,又悠远又迷人,又伤感又动人。
上下班路上,继续听田艺苗老师讲古典音乐,今天听的是肖邦的章节,谈这位孤独者的自白,听他的升F大调夜曲,听他的波兰英雄舞曲(霍洛维兹演奏),听他的第二十五号B小调马祖卡,听他的g小调夜曲,听他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Ballade),听介绍的最有腔调的肖邦演奏家科尔托,真是好享受。
利用午后和晚上的时间,一边听阮义忠介绍的来自亚美尼亚的美丽动人的音乐(前页有提及),一边读完一本蔡志忠的《开悟者的微笑》。
这本书是昨天在台州图书馆借阅的,也是本月读完的第六本书,全年的第76本书。蔡志忠的“禅解密”内容大多耳熟能详、浅显易懂,但仔细读下去,包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配上蔡志忠独具个人特色的漫画,特别有禅意,特别好理解。其实他反复强调的禅就是当下刹那,不要向外去求,而是在自己的内心去求,就像第126页提到的:把自己当成别人则会达到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则会心生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则是尊重爱,把自己当成自己则是生命的智慧,能无我、慈悲、爱、智慧之时,既是抵达无苦的寂静彼岸。
说的真好啊!
8月17日,星期三
早起,开始阅读井上靖的《天平之甍》,这是我阅读的第二本他的作品(第一本是他的代表作《敦煌》),这本也是井上靖最高杰作,获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讲的是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四年(公元七三二年)日本派遣第九次遣唐使至大唐,大安寺僧人普照、兴福寺僧人荣睿,还有两位留学僧戒融和玄朗在大唐的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学佛法的故事。为了请高僧去日本弘法,普照和尚在唐土耗去半生;前期抵达的业行和尚日夜埋首典籍,他们都不急功,一件事做一辈子,令人敬佩。现在日本正仓院传下来的唐物,应该就是当年这些遣唐使历经千辛万苦和九死一生从大唐飘洋过海传过去的,要知道这短短的海路,当年可是要在海上漂三四个月,能否平安无恙到达都还是未知数呢!求佛法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这些宝物中国大陆都已经很难得一见了,倒是日本都还保留完好呢!看来一件事做好了不光是一辈子的事,也是千秋万代的事!
早上继续跑步计划,给自己订的目标是3公里,咬咬牙也真的坚持下来了,步频179,步幅105,平均配速5′16”,消耗200卡路里,关键还是要坚持,真佩服那些一跑就是十公里二十公里的大神啊!
在卓越亚马逊满减的书隔天就到了,今日购书单
1.《二十位人性见证者》,阮义忠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4月一版一印,定价128元,东升斋编号:1635;
2.《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6月第一版,2016年8月第2次印刷,定价68元,东升斋编号:1636;
3.《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蒋勋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2016年5月第14次印刷,定价45元,东升斋编号:1637;
4.《尘世的梦浮桥》,苏枕书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0月一版一印,定价28.60元,东升斋编号:1638;
5.《我所在的地方》,隈研吾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6月一版一印,定价45元,东升斋编号:1639。
以上五本书原价314.6元,折后114.3元,相当于三六折
今天,听了田艺苗老师讲的莫扎特,一口气把几天更新的内容都听完了,讲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No.23,讲到已经很耳熟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讲到第四十一号“朱庇特”交响曲,讲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西风颂,真好听啊!今后要一天一天来听了。
晚上做家务洗碗的时候,开如听喜马拉雅FM上蒋勋的“舍得舍不得”演讲的录音。这本台版的书都已看过好几遍,上次请朋友带到台湾想签个名回来,一直没回来。今天趁亚马逊搞活动入手了一本简体字版的,正好重新听听蒋老师自己的演讲,内容在书中的前言部分都有写到,并不陌生,听听老师的声音,明显又苍老了。随书也跟台版一样附赠了一张蒋勋老师念诵的金刚经CD,有空在车上,继续听听这永观堂的钟声伴奏的蒋勋老师温暖的声音吧!
8月18日,星期四
早上起来,继续运动计划,先绕着枫山骑行6公里,再到二中运动场和儿子一起打羽毛球,挥汗如雨。这个夏天运动量不少,我运动我健康,中午继续游泳。
上下班路上,继续听蒋勋老师的《舍得舍不得》演讲,虽然这本台版的书已读过几遍,但听蒋勋老师自己娓娓道来还是有很多新意。每一次阅读和聆听,都是一次新的功课。
8月19日,星期五
周五,原计划跑四公里,但二中操场在修整,不对外开放,于是继续骑行六公里。
午后,在办公室坐下来,阅读田艺苗《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最近都在听她的音频,那就回到文字,读第一篇“南方的巴赫”,跟着书中提到的音乐家,欣赏古尔德的《歌德堡变奏曲》,朱晓玟的《歌德堡变奏曲》,Wanda Landowska的《钢琴十二平均律》。田艺苗对朱晓玟特别推崇,不但推荐了她的《歌德堡变奏曲》,还推荐了她的《钢琴十二平均律》,那就一并在QQ音乐中搜索并收藏,有音乐的阅读生活真好啊!
晚上在家,看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半决赛,林丹对决李宗伟,真是棋逢对手,虽败犹荣,这就是奥运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林凡在决赛局落后三分的情况下连扳三个赛点,虽然是最后惜败,也是无憾了!这是本届奥运会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比赛。
8月20日,星期六
周末,继续骑行计划。因为不上班,可以骑得稍微远一些,从家里出发,沿着机场路到市府大道,再转到中心大道,从中山西路一直往回骑,绕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突破11公里,消耗卡路里无数。
午后,在家阅毕井上靖的《天平之甍》。这是小说家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奈良时代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重新演绎改变成小说的形式,更通俗易懂,便于流传。以前读书时只知道鉴真东渡,历经千辛万苦,还曾特意去过扬州的大明寺,但读了这本小说,发现这其中的艰辛真是惊人,鉴真意志坚定,为了传法不惜六次东渡,最终成为日本律宗的祖师,奈良的唐招提寺即是他所建(郭子祥兄去日本的时候特意为我带回一小方砚台)。
但在其后,普照、荣睿等人坚定的意志均功不可没,业行毕生抄写经文,虽然最终仍逃不过永沉海底的命运,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坚定不拔的信念和前仆后继的精神,还有爱物惜物的传统,才能将唐风在彼国保留得如此完整。一件事做一辈子,一辈子做一件事,这精神真值得我辈学习,这是我本月读的第七本书,也是全年的第77本书了。
晚上,送儿子去路桥学书法,在东森的星巴客坐下,开始阅读柳宗悦大师的《民艺四十年》。翻开这本书才知道,柳宗悦对朝鲜和李朝的文化如此喜爱,写给朝鲜人民的信感人至深,为了保护景福宫外的光化门,也是撰文发表呼吁不遗余力,看来对朝鲜还是情有独钟呢!
放下书本,出去走两步,沿着钢铁大道、南南官大道、富士路、商海南街走了一圈,刚好两公里,意犹未尽。又开始跑起来,刚跑回到星巴客的路口,手机没电了,不过连走带跑,也达到4公里,创造个人最好记录了!
8月21日,星期日
今天,儿子到椒江二中参加分班考,尘埃即将落地,作为父母已经尽力了,未来的路还是要靠他自己走。
给速腾做三万公里的保养,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芯等,折后实付350元。在等候的间隙去台州图书馆翻新书,下周要去北京出差,估计要跟新书架上的本周好书擦肩而过,干脆下午先去翻翻,发现几本好书,如《食贴06》介绍的是“理想身材,吃即王道”;《目客03》,主题是出本耀司;《人生需要匠人精神》,介绍的是日本当代10位陶艺家的手作情结;最有意思的是一本《浅田家》,很有创意的家庭相册,老父母加上两兄弟,通过角色扮演成为消防员、摇滚乐队、黑道老大、医护人员等各种身份,创意十足,这样的一本家庭相册可以将家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策划、设计场景、租借道具和场地,非常有纪念意义。这是我本月读完的第8本书,也是全年读的第78本书。国内有这么好的创意和摄影师吗?
晚上,早早吃完饭,到市民广场全家人一起走路运动,走了一公里以后开始跑步,就这样3公里走路+2公里跑步,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五公里行走的个人记录,占领了将近300位朋友的朋友圈微信运动封面,难得突破2万步啊!只要继续坚持,说不定也能实现个人的一次马拉松呢!就像今天时隔十二年后重新夺得奥运会女排冠军的中国姑娘们一样,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
整理行囊,准备明天去北京,这是我个人这一生中第二次去北京,期待!
8月22日,星期一
新的一周,今天是台州撤地设市二十二周年的纪念日,上午还要出发去北京,早晨居然四点多就醒了,睡不着,干脆起来看书,继续阅读杨照的《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其中有关巴赫的章节。“入眠与警醒之间”,介绍的是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巴赫当初写这由三十二个乐段组成的变奏曲,是为了治疗凯塞林的失眠,竟然跟今天凌晨的情境如此吻合,好在古尔德不这么想,他的精彩演绎让这首曲子重新焕发了生机。最近一直在听《歌德堡变奏曲》,古尔德的、肯普夫的、朱晓玟的,看来还要继续多听。
“旧货店架上蒙尘的曲谱”,讲的是卡萨尔斯重新发现蒙尘已久的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故事,这故事在《西方经典老唱片》的相关章节也有提到,重读加深印象。六首组曲用了六个不一样的主调写成,第一、第二首,穿插在萨拉邦德和吉格间的是小步舞曲;第三、第四首穿插了布雷舞曲;第五、第六首则穿插嘉乐舞曲。六首组曲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更惊人的小宇宙,大提琴技巧的小宇宙,音乐语汇的小宇宙,更是人类情感齐集的小宇宙。
第一首G大调铺陈出主要风格后,第二首转为d小调,以较高的把位与音域让大提琴探索幽微暧昧的情感,第三首拉回明亮但不失厚度的C大调,却突然接上了最复杂的第四首降E大调,其中的萨拉邦德舞曲考验大提琴演奏者必须展现完美的双音与和声技巧,第五首C小调,将乐曲的复杂多变带往另一个方向,第六首D大调给了一个既炫技却又要回返平静情调的吊诡终局。卡萨尔斯复活了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使这部组曲成为大提琴音乐的至高殿堂。而我家中的CD版本,则是法国大提琴家傅耶尼的演奏。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曲和b小调弥撒曲(Mass)就略读过去了。
午后,开启人生中的第二次北京之旅,从温州龙湾机场直飞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全程2个小时左右,一路聊过去,带的书和Kindle paperwhite上下载的书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到了北京天色尚早,吃过晚饭,下榻凯瑞大酒店,一夜无话。
8月23日,星期二
到北京的第二天,天没亮就醒了,睡不着,干脆起床,换上带来的跑鞋和运动服,出门早锻炼去。用百度地图查了一下,酒店附近1.7公里外就有一个龙渊潭公园,那就边跑边走,轻松抵达。公园在中华世纪坛附近,一早还不收门票,公园里早锻炼的人可真多啊,有走路的、有慢跑的、有打羽毛球的,还有游泳的,我也加入了慢跑者的队伍,绕公园一周,轻松突破6公里。
结束在公园的早锻炼,看时间只有6点半,天色尚早,于是叫了一辆优步,前往景山公园看紫禁城全景。北京的大爷可真会侃啊。一路边走边聊,穿过长安街,眨眼的工夫就到了景山公园。从西门进去,顺着人流爬到一座小山坡上,紫禁城的全貌就缓缓展现在眼前了,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去过一趟故宫博物馆,从天安门这里进去,从北门出来。这次在景山公园的北京城中心点上远远眺望,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下山边走边留意,当年崇宗皇帝(明思宗)吊死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还在,碑文还是傅增湘先生撰写的呢!树在公园东门附近,跟历史如此贴近,1644年,清兵入关,距离现在已将近400年了。
8月24日,星期三
今天是在北京出差的第三天,又早早醒来,看天色尚早,打了辆优步无果,于是坐上出租车,去往十公里开外的陶然亭公园。北京的一大特色,公园都很大、很漂亮,有一面湖水,密植荷花,早锻炼的人真不少,边走边跑,经过标志性的陶然亭·慈悲庵,居然时间没到不开放,于是又绕到中华名亭园。这还是陈希同任北京市长时下令建造的,也通过公园门口的铭文原封不动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了。公园内还专门辟有月季园,各色月季争奇斗艳,了解了一下,月季正是北京的市花,难怪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月季,花期又长,真好!临睡前,得知二舅舅去世的噩耗,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觉得突然。可惜身在北京,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原本在北京还能继续呆下去,现在也归心似箭了。
8月25日,星期四
今天是这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发现云层有点加厚,步行去了附近的莲花湖公园,绕了内圈一圈。再绕着外围又跑了一圈,突破七公里,再度创造个人历史,没想到之后脚踝处开始作疼,上下楼梯都费劲,真是乐极生悲呢!
上午开始准备返程,时间还有,从军事博物馆的地铁站坐到王府井站,北京的地铁最早建于1965年前后,将近50年的历史,水磨的效果散发出历史的独特韵味,出了地铁站,来到王府井大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王府井书店,约好会面的时间和地点,我和李挺一起扎进了书店,真不愧是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啊,上下五层全部是书的世界。二楼有港台原版书的专区,看到蒋勋老师的台版《舍得舍不得》,隔壁是英文原版书专区,挑了一本廉价版的《简爱》和《84 Charing Cross Road》。一百元就没了。音像制品区,有很多心仪的古典唱片,动辄好几百一张CD,还是买不起啊!一层一层逛过去,集合时间马上就到了,有书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再意时间怎么过!
今日购书单:
1、《84 Charing Cross Road》Helene Hanff著,Spheve 出版,定价uk£7.99 RMB75元。
在王府井大街的弄堂里吃完午餐,回到凯瑞大酒店,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返程,从酒店到机场,40来公里,路上将近2个小时,过安检花了将近40分钟,再赶到登机口,刚好是登机时间,今天北京蓝天白云,碧空如洗,傍晚的晚霞也特别漂亮,即使在万米高空上,看着夕阳一寸寸沉下去也是非常震撼,这第二次的北京之旅,画下圆满的句号。
在飞机上开始阅读刚刚入手的李若帆《装得下生活的器物》,这本书是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的,也是我的东升斋第1640本好书。这些大师级人物制作的日常器物,价格都比较离谱,早已脱离了日常器物的范畴,即使在东京,在日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吧?一边闲聊,一边阅读,一边打瞌睡,不知不觉路桥机场就到了。
8月26日,星期五
一早起来,匆匆赶到路桥,吊唁过世的舅舅,晚上和父亲与大哥一起为二舅守夜,人生无常,唯有活在当下才好。来回路桥的途中,继续听田艺苗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耳边仿佛有鸟鸣,有河流的声音,有花开的声音,守夜的时候,耳边播放的是蒋勋念诵的《金刚经》,也算是为二舅超度亡魂了。
中午,和德宇、子祥、庆进等几个好哥们一起吃素斋,这几个哥们被抽到县市区一个多月,好久没聚了,难得聚一下,聊天真愉快啊!
抽空,继续阅读《装得下生活的器物》。
8月27日,星期六
早上起来,去路桥,继续为二舅的后事出一份力,和大哥一起去金富士酒店点菜,为明晚的落山酒作准备,点好以后去了趟隔壁的商业城。整体搬迁在即,市场里一片忙乱,不再是以往熟悉的商业城,二楼有一家专卖户外的“八路户外”,有正品,也有山寨的,明码标价,倒也不怕。选了一条运动短裤,一个运动腰包,一条NIKE的速干毛巾,就先回来了。
晚上几个高中的老同学在金富士聚会,高中毕业20年,老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在墨西哥做生意的照样讲的是枪林弹雨的惊险刺激,在银行工作和学校教书的二十年来差不多还是老样子,做家具外贸出口生意的喻儿,说想在黄岩扩大生产规模,无奈地价太高,动辄200多万一亩,准备在集聚区搞块地,虽然只要30万一亩,但30亩也要将近一千万的投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为难,也都有不为外人知的辛苦吧!
8月28日,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六,早上3点半就起床了,叫醒家人,接上老父亲,出发去路桥。
今天是二舅出殡的日子,按照路桥的风俗习惯,要请和尚念经,要请洋鼓洋号,要去大路上“行材”(只限家中的男丁,女眷都要在家跪接),要请侄女盖被,要摆供品奠祭(外包给人统一做),要等吉时出门,步行送至自来水厂门口再上车到殡仪馆,举行一个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后,就要火化了。人这一辈子,就这样复归尘土,想起二舅的一生,年轻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在新疆娶妻生子,回来后到工厂上班,因为在部队学得理发的手艺,小时候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的头发都是请他剪的,每到周末外婆家就格外热闹;因为在部门学得一手好厨艺,回来后继承外祖父厨神的职业,家家户户有婚丧嫁娶,都请他当大厨;小时候做的蛋糕,油炸的响铃,过年过节做的馒头,都留在记忆的深处;业余时间喜欢钓鱼,小时候经常吃到他出去到附近河塘钓的新鲜鲫鱼,俱往矣!随着年岁的增长,家庭中的长辈会一个个离去,而我们自己也终将老去,唯有活在当下,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8月29日,星期一
午后,到台州图书馆翻书,在新书架上发现三本好书,分别是《一个博物馆人的手记》(作者穆朝娜)、《有鹿来》(作者苏枕书)、《纪德日记》,借阅了前面两本回来细读。
晚上学习会结束回到家中,阅毕李若帆的《装得下生活的器物》,在单位食堂吃晚饭,从树林间步行回大楼,看到满地的落叶,突然发现秋天已经在身边了。
8月30日,星期二
午后,在办公室继续阅读田艺苗的《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贝多芬:平凡的乐圣”。前几天频繁往返路桥,一个人在路上,就听喜马拉雅FM上的田艺苗的节目,讲贝多芬的章节,听完一遍,再回到文本。因为之前在节目中都有收听,因此读起文字就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如他终其一生都保留着野外散步的习惯,如罗曼·罗兰的经典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作为人物原型,将之塑造为革命者、造反家、完人、神;如贝多芬蔑视命运,抗争的性格,使他成为第一位完全获得承认的自由职业作曲家;他从来不是艺术装饰品,不是随叫随从的仆从;他的32首钢琴曲,从26岁开始写,平均一年一首,串起了大师的一生;如电影《致远方的恋人》和“月光曲”中的八卦故事;他写下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成为贝多芬向死而生的曲折的内心记录,他奋力扼住咽喉与命运战斗,从未想过与耳聋和解,与命运讲和;他对钢琴奏鸣曲的改造,顺带发展了钢琴弹奏法,传给了学生车尔尼,也培养了钢琴之王李斯特;他的《热情》、他的《暴风雨》、他的《田园交响曲》、他的《庄严弥撒》、他的《第九交响曲》。而在他的音乐中,我们听见的是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弹奏贝多芬,聆听贝多芬,因而成为人生的一种历练,就像罗曼罗兰说的,在人生的战场上,他总会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
8月31日,星期三
今天,儿子的初中生涯正式开启,班主任尘埃落定,是语文老师王丽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同学中有儿时的伙伴叶浩然,也是难得。在校门口,碰到几位老同学,合影留念。记得我上初中的第一天,就被请到主席台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至今印象深刻。儿子的第一天初中生活,会在生命中留下怎样的记忆呢?
(当月书单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