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一早,在单位食堂前面的小树林转了转。阳光很好,清晨的小树林,光线迷人。树林间,几朵桃花绽放了,都说秋日是第二个春天,莫非连桃花也赞同这句话?
今天跟领导下去调研,第一站是路桥峰江的下陶村,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的故乡,村里专门修了一座陶宗仪故居来纪念这位曾著有《辍耕录》和《说郛》的乡贤。也是第一次在馆内看到这位老前辈的墨宝。虽然只是复印件。
11月2日:继续阅读王鼎钧的《怒目少年》。中间曾被村上春树的新作打断了几天,接着回来读。作者王鼎钧应该比《巨流河》的作者齐邦媛略小几岁,因此跟抗战期间流离在西南联大的齐邦媛视角略有不同,王鼎钧回忆的是从山东临沂流亡到安徽阜阳的二十二中的中学时代。校长李仙洲以军人治校,为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提供一个军事化管理的避难所,得以弦歌不缀。作者回忆师长,一生中碰到的一个难得的良师凌老师,从学生还他钱的途中被兵士勒索100元钱,讲到秦穆公,讲到王献之,讲到梁上君子的典故。为的只是教学生宽恕二字,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本色,令人肃然起敬。也讲到因为一起学校事务处伙食人员的疏忽导致的学生抗议事件,作为二分校的的主任张秀峰如何开导学生,如何保护教职员工,都义正言辞,令人动容。在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正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才不至于被打倒,被打垮。
今日购书单:《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上海书店1988年5月一版一印,定价1.4元,算是老古董了。这是小学同窗好友阿胖送给我的一本老字帖,品相很好,当年定价一元四角,印了25000册,现在还在人间的,我想也不会太多了吧!其实时间才过去25年,有些东西就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这本字帖,号称千字文,但是正文跟周兴嗣编的被历代传抄的《千字文》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开篇以“二仪日月”开始,跟传统的“天地玄黄”大相径庭,内文基本上没有一句四字跟《千字文》一样,但有些词组却还在,仿佛是一个蹩脚的集字者,把王羲之的字全部集进去了,但是对文字却是东一段西一段地拼凑在一起的。不过,文字还真是漂亮,这个版本还是流转有序,进到过宋徽宗的宣和画院,也被历代的大收藏家如项子京等收藏过,初版本也不容易,看来交一个收藏古玩字画的朋友真是不错。这本25年前定价1.4元的字帖,在“行贩”手中,也不过是区区三元,真是捡到宝了。今年如有机会,多集一些这样的字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1月4日:继续阅读王鼎钧的《怒目少年》。
作者记叙上世纪40年代在河南做流亡学生的经历,遭遇保长、遭遇良师、遭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考验。其实,这些人生的经历,对今后来讲,都是一笔又一笔的宝贵财富,善于观察的作者,才能日后写出这么一部大书。作者特意在文中记录当年收到的1000元法币,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相当于值多少钱,用生活必需品的大米、猪肉,甚至鸡蛋来对比,想想这些在当时来讲是生活的琐碎,不值一提,但受此启发,我也要记下今天的记录:一个是中午同事李羚出去买的三门桔子,10元钱5斤;另一个数字是今年白蟹大丰收,晚上餐桌上的大螃蟹,18元/斤,三只大螃蟹共32个,平均每只螃蟹大约11元,而今天的我,每月到手工资5300元,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可以买300斤螃蟹,或者是2600余斤桔子。
2、阅读《吴大澂手札》。这本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的“翰札菁华系列”丛书,是朵云轩所藏《吴大澂致徐熙手札》二十六通。读前言才知道,甲午中日海战失败后,吴大澂欲以自己所藏古物,请张之洞从中斡旋,希望能抵赔偿日本经费的二十分之一作价一千万两白银,可惜被张之洞无情地嘲讽,最终这项提议不了了之。这二十六通手札,内容涉及吴大澂与知音徐熙之间有关文物鉴宝品评、收藏信息交换、市场行情分析、委托买卖代购、借书、刻书、印书、石印碑帖、刊刻法书、拓印印谱、刻字等方方面面的书信往来,也是晚清文物收藏界的一个缩影。书札中的书体行楷师法黄山谷,篆书追踪《散氏盘》的渊薮,欣赏书法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信纸,这些书札作于不同时期,因此所用信笺也是千姿百态,读来赏心悦目。再次感叹,书信的魅力真是令人向往,这背后,有人情的温暖,也有100多年前手书的感动,这套“翰札菁华”真是好书,如果没有千禧书店,怎么可能知道有这么一套好书的存在?
11月5日:今日借阅书单(台州图书馆)
1、《中国文学史》(上、下)台静农著
2、《茶余酒后金瓶梅》郑培凯著
3、《金瓶梅资料汇编》
回办公室翻阅其中的一本《茶余酒后金瓶梅》。这本书由四篇围绕《金瓶梅》中涉及的饮茶、饮酒等展开,进行专题研究,其中第一篇由《金瓶梅》中各个场合提及的酒文化,从一个侧面来研究《金瓶梅》,研究明朝中叶流行在上层社会的酒的文化,读来趣味盎然。如针对上层社会迎来送往,宴饮中经常提及的“金华酒”,参考《本草纲目》等几部参考书,详细考评金华酒在当时社会的流行情况;再分析了金华酒和老酒之间档次的差异,黄酒与白酒在当时社会所受到的欢迎程度的区别,金华酒与葡萄酒、茉莉酒之间的不同酿造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从月娘等人喜欢温和的金华酒,对比潘金莲和王六儿喜欢烧酒在性格上的差异,从中见出作者刻画人物的细致之处,读来很有收获。可惜中午匆匆,只读了一半,有关“兰陵美酒”的出处,到底是李时珍笔下的金华东阳,还是王鼎钧笔下的山东老家,尚有待进一步阅读,才能解开谜团。
晚上,阅读《读书》杂志201310期,其中一篇《水穷云起:周作人的脾气》,作者岳永逸。文中大量的篇幅是引用英国人苏文瑜(Susan Daruvala)的专著《周作人:自己的园地》一书,将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进行深入的比较,提出“鲁迅是主流的也是快意恩仇的国族主义者,周作人则是旁门的尊重个体为上的人道主义者”,并从两兄弟在对待故乡绍兴的抒写,同是“倔”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历史中的不同定格,来比较两兄弟之间的差异性,苏著还借用查尔斯·泰勒的一个观点,用“反卓异主义”来归纳,赞美周作人的思想。该书的台版译者之一的陈思齐是苏文瑜的学生,大陆的新译本也已经面世,有机会找来读一读,倒也不错!
下午,整理好《晓剑书情201307——我的七月书单》,转贴到微信,居然没有一个人跟帖评论,真是怪异。这个社会,不读书毕竟才是主流,我的书评微信遇冷,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今日购书单:胡兰成作品(共三册),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4月一版一印。
1、《禅是一枝花》,胡兰成著,定价30元;
2、《今生今世》胡兰成著 定价38元;
3、《山河岁月》胡兰成著 定价38元。
购于台州图书馆大厦网站,实付72元,相当于七二折,可惜都不是精装版。
11月6日:午后,继续阅读郑培凯的《茶余酒后金瓶梅》。其中一篇:《金瓶梅词话与明代饮茶文化》。这篇文章罗列了《金瓶梅词话》中的饮茶品种及方式,然后旁征博引,借助其他史料,对书中提到的当时像西门床等富豪人家在茶中放入各种果品珍香的方式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说明西门庆及其周边的人都不是风雅之士,更接近通俗大众的饮茶方式。确实,西门庆不学无术,身边围绕的也都是一些狐朋狗友,自然不会附庸风雅。体现在喝茶方式上,最极品的是在“六安雀舌芽茶”前面加上“芝麻盐笋粟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等九样杂七杂八的物事,作者借历代茶书的正统观点,对这种饮茶方式给予了极大的嘲讽。对于《金瓶梅词话》中唯一提及的六安茶,作者通过查阅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茶说》等给予历史中的定位,并借助《六安州志》、《霍山县志》的史料记载,还原当年六安茶作为贡品的呈缴安排,数量、品评等第、流行区域等作了详细考证。相比较而言,《金瓶梅词话》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个研究入手的由头而已。
这几天读《茶余酒后金瓶梅》,多次提及“金华酒”,提到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提及,于是从书架上翻出这本书来重温:
“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之故也。”点评中提及,金华酒曾在明代盛名一时,从《金瓶梅》中多次提及,可见一斑。
《随图食单》中还提及其他酒类,如绍兴酒、湖州南浔酒、常州兰陵酒、苏州陈三白酒等等,可惜袁枚不善饮,因此对酒的记录也都比较简单。
今天开始享用自制的桂花酱,赞不绝口啊!
11月7日:今天,在市检验检疫局工作的李言告诉我,台州图书馆有个读书沙龙,定期举办活动,有同好将我的博客“晓剑书情”发到QQ群,反响很热烈,希望有机会参与他们的读书沙龙活动。听后真高兴,没想到在台州,还有这样一个喜欢阅读的小团体。我的2013年7月书单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之后,居然没有一个朋友评论回复点赞,正有点心灰意冷,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真是开心。有机会去参与一下,分享一下阅读蒋勋的喜悦,也不错。
今天是立冬了,冬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早上拍了几张阳台上的月季放在微信中,李商隐有诗句“客散酒醒半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这珍惜、留恋、不舍的心,跟千年后的我也是相通的吧?不知这一批开完,下一批会是啥时候再见?
11月8日:今天,上班的时候接到老婆的电话,说儿子发烧了,久违。请假回家,带儿子去医院看急诊,38.7℃,喝了退烧药美林,中午请假在家午睡,下午数学考试也请假了,身体要紧,不过精神状态挺好,难得。这个学期第一次陪儿子吃午餐,温馨的父子相处时光。
晚上,陪儿子在“乐视盒子”上看完一部《神偷奶爸2》,弄好睡觉,在书房坐下来,阅读《翁同龢手札》。翁同龢是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进士,赐一甲一名状元及弟,也是光绪帝师,是历史上少数的留名为世人所知的状元。这套“翰札菁华系列”选的手札,是翁写给弟子杨崇伊的书信,两人有师生之谊,可惜在康梁维新中立场各异,最终历史也被改写了。据胡传海在前言中所记,翁早年取法欧褚及赵松雪,崇尚瘦劲一路,功夫精深;中年致力于颜鲁公,得其风骨,兼取苏米二王及章草之长,转益多师,晚年则浸淫《衡方》、《张迁》、《礼器》诸碑及刘墉、何绍基之间,烁古熔今,形成淳厚宽博、绵里裹铁、雍穆古朴的个人面貌,时称“翁体”。杨守敬称“同光间推为天下第一”。信笺用纸很多用的是“蜩翼居”。
因为要参与台州图书馆读者沙龙的交流活动,晚上在阅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时,突然心中一动,其实用蒋勋作一个阅读的切入点挺好的。蒋勋老师的讲座涉及书法、绘画、文学史、美术史、生活美学、孤独美学、红楼梦,对我个人而言,至少有这几方面积极的影响。
一、促使我完整地读完《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二、引导我开始临帖写字;
三、引导我注重生活的美学,阳台种花;
四、享受孤独,在林间散步,在书画院观展;
五、重新接触古典诗词,感受中国文学之美;
六、对中国画有了更多的认识,如富春山居图手卷;
七、对宝岛台湾心生向往;
八、丰富了日常生活。
就以上述这八条作为提纲,应该有很多话可以发挥了。
今日收到台州日报寄来的稿费92元。
11月9日:今天,将装裱好的蔡劼璟书赠的对联挂到书房墙上:“有恒为作圣之基,虚心实载器之道”,漂亮的魏碑体。
周未在家,学着ipad上《三联生活节气》周刊介绍的方法,自制“柚子蜂蜜茶”:去水果超市买了一个3斤多重的柚子,买了一瓶一斤装的洋槐蜜回家,先把柚子皮薄薄地削下来,切成丝,用盐水腌一个小时,放清水中加冰糖煮十分钟,再将剥好的柚子肉加入一起煮一个小时,待冷却后加入一斤蜂蜜就制作完成了,泡了一杯喝喝,味道不错。
下午,带添添去书画院欣赏“美丽台州”诗书画影作品展,还是照片比较直观,能够反映台州的山海美景,书法作品大多是黄岩徐中美作品的联语,各路书法的作品,估计是某一件活动后留下的。
今日购书单:
1、《碎琉璃》(自传体敬文)
2、《山里山外》(自传体小说)
3、《左心房漩涡》(散文集)
4、《千手捕蝶》(散文集)
均为王鼎钧作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6月出版,购于当当网,双十一店庆,半价入手,合计57.20元。
11月11日:今天是“双十一”,淘宝天猫自创的光棍购物节,6分钟成交金额就突破了十亿元,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真是不可小看。出差住在西湖边,早上5点半就醒来了,睡不着想着朋友交代的两样宝贝,手机上去看了一下,乐摄宝的300AW摄影包,2420元;罗技的UE900动铁耳塞,只要1499元,还真是五折优惠,赶紧抢购,君子受人之托就要忠人之事,顺便把老婆收在购物车中的宝贝统统拿下,900元不到,双十一购物节还真给力。
早上6点半,掂记着西湖的美景,步行十五分钟,从住的酒店到达西湖长桥公园附近,欣赏湖光山色,欣赏遍地金黄色的梧桐落叶。“一半勾留是此湖”,一年难得来一趟西湖,去年11月8日,中央召开十八大的时候,来省里参加信息培训;时隔一年,又来杭州参加电子公文培训;明年十一月,还有培训在杭州等着我吗?参加完培训,晚上5点半出发,9点就到家了。写了三张《曹全碑》,今后还是调整下作息时间,改为晚上写字吧!
11月12日:今日购书单:
《城南旧事》(插图珍藏版)文·林海音,图·关维兴,新星出版社2013年10月一版一印,定价68元,附赠一张狄菲菲演绎的有声书。
入手这本由读库团队出品,号称最美版本的《城南旧事》,原价68元入手,以这样的实际行动支持老六,支持读库团队。《城南旧事》并不陌生,林海音也是久闻大名,但入手这本经典之作还是第一次,在读库的微信平台看到这么美的插图,毫不犹豫就下单入手了。晚上回到家先用声音诱惑儿子,播放了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狄菲菲的演绎饱含感情,不过貌似对儿子来说,手头的《故事大王》吸引力更大。没事,慢慢引导,总有一天,他会喜欢上这一版的《城南旧事》罢!
儿子听完语文课本上有的这一章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接下来轮到我自己阅读了,这本书儿子如果兴趣不大的话,我自己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开本很大,文字也大,插图很精美,再一次被读库团队感动,今后还要继续支持。
11月13日:今日购书单
《读库13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13年11月一版一印,定价30元(全年订户附赠:永玉六记的奏折、DK—8的宣传页)读库出品,物超所值,做个充满期待的全年订户,一年之中真是有不断惊喜。
今天,在订阅的“读库”公共微信平台上,阅读一年一度的年度盛典——DK-8读者现场会笔录(上)。今年的现场会,地点还是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但是主持从往年的柴静换成了白岩松,主角当然还是读库的掌门人——老六张立宪。利用一个多小时时间,完整游览了一遍,整理出几个关键词:性感、满心欢喜、扩大善、出版、独立,当然主题都是围绕着《读库》如何选题,如何取舍,如何定夺的话题展开。老六在访谈中提到:一个造梦师很容易造出一个城市来,也很容易造出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但是很难造出这条大街上的一栋大楼里的一套房子里的一间卧室里的一个抽屉里的一封情书。而读库要做的,就是关注这封情书,看清这封情书上的每一个字,“小巷即自由”。而独立,就是一种不着急的状态。真是令人向往的境界。
阅读《读库1305》之“桑拿”,作者林衍。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主要介绍的是摄影师李前进和他在不同的桑拿浴场所拍下的形形色色的照片,以及拍摄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从富丽堂皇的照片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性。“桑拿浴”就像一面镜子,背后似乎有这个国家不同角落的各种面貌,虽然他的大部分影像都以空镜方式呈现,比如空无一人的更衣室,写满服务项目的价位牌,装修豪华的接待大厅或洗浴池,四个用龙作装饰的喷水池,人都没有出现在镜头中,但背后的权钱交易,甚至权色交易都隐藏在其中。作者更选用了多达23幅摄影作品来一一呈现,为文字作脚注,有些作品其实并不具有太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位端着相机的摄影师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难得的是作者的切入点,用冷静客观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发展中人与空间的公共关系。
今日购书单
1、《印典》(中华生活经典),中华书局2012年5月北京一版2印,印数8001-14000册,定价36元;
2、《书法雅言》(中华生活经典)明·项穆著,中华书局2012年4月北京一版3印,印数16001-22000册,定价30元;
3、《园治》(中华生活经典)明·计成著,中华书局2012年3月北京一版2印,印数8001-14000册,定价27元;
4、《林泉高致》(中华生活经典)宋·郭思著,中华书局2012年11月北京一版3印,印数14001-18000册,定价26元;
均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站,实付93.20,七八折。
11月14日:今天,阅毕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之二《怒园少年》。这本书从10月23日开读,用了差不多二十天时间读完。作者从1942年夏天离开家乡前往安徽阜阳写起,正式过上“流亡学生”的生活,一直写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这三年一路流亡生活,半是学生半是军人的生涯,一一在作者笔下得到呈现。战争之中,有离别、有疾病、有觉悟、有理想、有热情,作者在国立二十二中的这一路不断西迁,不断流亡的经历,其实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历练,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像二十二中的老校长李仙洲,一直在作者的笔下出现,像二分校后任的校长,在学生病重时能见死不救,作者在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走出来,又借着阅读走进去,查阅资料,寻访故旧,将这些身历其境的事一一还原。这本书有别于齐帮媛的《巨流河》,那是西南联大大学生经历的抗战史,而这是一个初中生眼中的抗战;这本书也不同于宗璞的《南渡记》,不同于岳南的《南渡北归》,作者一路挺胸昂首,记录的是一个怒目少年的所见所闻,记录的也都是一个少年人成长的足迹。
继续阅读《读库1305》之《电影编剧的秘密》(终)。这篇文章是王天兵和芦苇两位电影人围绕中外电影所作的一次深度访谈的结集,虽然《读库》在0804和0901分别发表过《电影编剧的秘密》,但是对芦苇这位电影智慧宝库,还是几无所知。这篇终结访谈围绕芦苇的职业生涯,对电影的理解,个人的成长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涉及的信息量很大。访问者王天兵从一开始的契诃夫切入,聊芦苇个人的阅读史,聊罗素的《哲学问题》,聊维特根斯坦的语义逻辑学派,聊对纳博科夫的《普宁》的推崇备至,两个知音难得碰到一起,真是难得。一路下来,再到大导演库布里克的《德伯家的苔丝》,赛珍珠的《大地》,陈忠原的《白鹿原》,红楼梦、牙客、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电话《教父》导演科波拉的点石成金,《阿拉伯的劳伦斯》,李安的《色戒》,信息量非常大,需要慢慢消化。这篇访谈中也列出了一长串书单、影单,慢慢再延伸阅读下去,真是要感谢读库。
11月15日:今天,抽空整理了8月份的书单,洋洋洒洒15000余字,统计了一下,八月份共购书17册,获赠书籍4册,购杂志3册,阅毕两本书,分别是J·M·库切的《耶稣的童年》和龙应台的《野火集》,收获稿费347.5元。篇幅太长,准备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上个月的发出来之后,没有一个朋友跟帖评论,这期的情况又会如何呢?拭目以待。
开始阅读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之三《关山夺路》。
11月16日:今天是周六,阳光明媚,想着难得这么好的天气,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实现是太浪费大好秋日了,于是全家总动员,几经波折,终于前往一直向往中的南黄古道。
从台州市区出发,一路沿着104国道行进100公里,在百度导航的引领下,耗时一个半小时,到达南黄古道天台段的目的地: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一进入南屏乡政府,道路两旁已停满了车子,穿过村庄,登上古道,前前后后是如织的游人,虽然古道的枫叶还未红,但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整个古道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开始热热闹闹起来。只不过以前这条古道是连接天台和临海的一条商道,而现在已经成为旅友和背包客的天堂,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重任了。山脚下的村庄,到处是摆摊卖土特产的村民,如果不是因为古道,因为枫香,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会如些热闹吗?期待过半个月再来,看万山红遍,应该是另一番美丽的深秋景象!
11月17日:今天是周日,虽然冷空气开始渐渐影响台州,但是依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未。昨天去了一趟天台的南黄古道,今天就好好宅在家中,陪儿子写作文,晾晒被子、浇花剪枝、拖地、练字、准备午饭,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中午自己在家作饭,请大海一家上门做客,泡普洱茶,泡自己新做的柚子蜂蜜茶,享受满室的阳光,宅在家里的感觉也很不错。
晚上,儿子参加的台州爱乐合唱团,在台州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录制“直通台州春晚”的节目,孩子们在台前幕后很辛苦,也有很多的乐趣,从6点多一直等到9点钟,终于完成了录播,老师和孩子们都不容易啊!现场的导演、剧务、录播人员也都很辛苦,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在参与。
陆陆续续看王鼎钧的《关山夺路》,开始从流亡学生的角色,莫名其妙转变成了一个国民党兵,这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正是人生的丰富性所在。
今日购杂志一本:《读书201311》,8元。
11月18日:晚上,继续阅读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之三《关山夺路》。这第三部开始,抗战已经结束了,作者结束了流亡学生的生活,转而投军,幻想着加入宪兵队,成为“领袖的禁卫军”。可是涉世不深的作者,却掉入了深深的陷阱,通过作者的描述,当年的国民党军纪之败坏昭然若揭:对每个士兵又打又骂,将广大人民置于对立面,以“老百姓”作为辱骂对方的口头语,这样的军队,在以后的国共对抗中,如何打得过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八路军?历史的兴亡总是有其规律的,人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的命运,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作为执政党,能不慎乎?
王鼎钧的这些回忆录,虽然只是他个人的回忆录,但折射的却是整个家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感,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虽然作者当年只是一名瘦弱的初中生,但其经历之丰富,却比时为西南联大学生的齐邦媛有更多对社会的认知,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应该更高吧!
11月19日: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台州图书大厦,取到了之前订的三批书,分别是胡兰成作品集三本;中华生活经典丛书四本;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一本,合计八本。
晚上睡前,在书桌坐下,一一打开包装,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定价,再签上购买时间。
打开胡兰成的作品集,分别读了前言或序言,再放在一边,有书排队等着我去读的感觉真好。人生有书读,可以陪伴家人,陪着儿子健康快乐成长,不是同样很快乐吗?其他的都是浮云啊!
今天,在微信上得知,读库又鼓捣出一批2014年日历,用老课本作底子,可以用来记笔记、记日记,相当心动,明天再下单吧!走过路过,读库出品的好东东可不能错过!
11月20日:继续阅读王鼎钧的《关山夺路》,第一部之六:新兵是怎样炼成的(下)。这一节提到,当年的国军,用谁都听不懂看不懂的文言文作国歌和军歌,四字一句非常生硬,不能朗朗上口;而共军则编出简明通俗的顺口溜,一下子就能打动老百姓,接地气;而国军的部队在踢正步、喊立正,将棉被折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时,共军则完全不需要这些形式,只求快速克敌制胜,这样的两支部队,在随后的国共内战中高下立判,这样的对比,有些可能有失偏颇,像豆腐块一样的棉被,现要也不是在我们的军营中普遍存在吗?包括踢正步这些,不是每次的盛大阅兵式时都沾沾自喜以为军容整齐吗?前事不忘,后师之师,如果我们的军队也像当年的国民党一样,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这些形式主义上,只求整齐、漂亮、好看,而不注重战斗力的提升,我们会不会重蹈当年国民党的老路?掌兵权者,会读到这本书,翻到这一页,注意到这个问题吗?但愿但愿!
第一部之七:“两位排长怎样庇护我”。这一节,讲到作者在当年环境险恶的宪兵队,如何遇到贵人,得到很多的特殊照顾。这一方面,当然是作者自幼爱读书、爱思考,“插柳学诗”时在书法上下过一段苦功,知识就是力量,关健时候能有好点子,自然受人重视关照;另一方面,遇到一位贵人,如杨排长敢于担当,体恤兵士,思想前卫,自然有别于那些不学无术却耀武扬威的“排长”们。人生能够遇到一位“地狱中的天使”,真是好造化啊!
每天午后,读一段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这些语录体的小文,有些相当深奥难懂,在胡兰成的解说下,有些令人会心一笑,有些还是让人一头雾水,这就是禅宗的乐趣所在吧!
11月23日:今天,终于完整临完一遍《曹全碑》。开始临这字帖的时候,利用每天清晨早起的时光,但是随着天气冷起来,天也亮得越来越晚,早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起来最多只能写一张纸,进步不大,就有点停滞了。后来及时进行调整,改为每天晚上睡前写三张,慢慢又找回了感觉。到今天,提前一个星期完成。这曹全碑越写到后面感觉越好,但是这汉朝留下来的文字,断句是一个问题,不像圣教序的文字那么易懂,要借助注释才能更好理解,还需继续努力啊!下一本字帖还没想好是那一本!
晚上在大哥家,看到一条微信,一个东北人在“道牙子”出了交通事故,打电话报警,偏偏接线MM是南方人,不懂啥是“道牙子”于是引出一道“倒鸭子”的笑话,听得人差点笑岔了气,真是太太太搞笑了。
11月22日:每天午后,吃完午饭,在阳光下走几步或骑车去图书馆转转,回到办公室后翻几页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然后再小睡片刻,已成为新的午间习惯。
午间读到这一段,若有所悟:
“举:翠岩禅师夏未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
保福云:作贼人心虚。
长庆云:生也。
云门云:关”
11月23日:继续阅读王鼎钧的《关山夺路》,第一部之十一:我所看到的日俘日侨。作者是文学家,写的是个人的回忆录,所写都是亲身经历的事,但通过钩沉史料,笔下已成历史。这一节写抗战胜利后遗落在中国大陆的日俘日侨,令人唏嘘。这些在异国他乡耀武扬威长达八年的“日本鬼子”一旦投降,仍保留严明的军纪、上下尊卑有别,礼让有序,让战胜国的国民看到都心中一凛。战争结束后,这些日侨,这些日本女子的遭遇更让人感慨!作为家属,她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男人在中国做的是什么孽,现在这样的苦果,要让这些背后的女人来默默承受,这是报应吗?还是天道轮回?日本男人信奉武士道,战败后可以切腹,可以集体自杀,可他们知道自己的女人在身后要承受的这一切吗?日本女子挂在十字架上,替日本男子担当罪孽,不知道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日本天皇,在得知这一切后会作何感想?每一个维持尊严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牺牲尊严的女人。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道理。
11月24日:阅读辛丰年的《音乐门铃》,“必读曲目(二):贝多芬的后来者”。舒伯特,既是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又是他的继承者,作者辛丰年对舒伯特评价甚高,认为舒伯特是“音乐的喷泉”,作品涌现而出,甚至比天才莫扎特还要来得滔滔不绝,他的音乐之流畅自如,在音乐史上之突出,除了莫扎特也再无第二人。纵使他只留给后世一部《第八交响曲》(无未成交响曲)的话,他也绝对地可以赢得不朽的声名。钢琴作品中,作者推荐了《降G大调即兴曲》,这类即兴曲是真正的无言诗,是纯音乐的作品,抒发着诗人胸怀中乐天的一面,像这样纯真朴素的音乐,除了舒伯特是再无他人写得出的。艺术歌曲中,《魔王》最为人所知,舒伯特写的艺术歌曲,是诗艺与乐艺的完美结合,需要作者与演唱者的完美结合,精心处理,也需要一幅能诚心诚意倾听的耳朵。而《纺车旁的甘泪卿》是他的第一篇天才之作,此作貌似平淡,其实是一篇神韵非凡口味不凡的绝唱,值得反复倾听,其中休止符的运用特别传神。在QQ音乐中一一下载,仔细聆听。
昨晚,写完“曹全碑”后,晚上开始写“石鼓文”,这些大篆,距离当下好远了,每个字,笔划繁复,只有車、馬等还熟悉,全书放大版60余页,按每天写四—六页的话,大概十天到半个月就能完整临习一遍。开始临习之后才发现,手头这本笔记本,封面就是石鼓文所用的大篆,这也说明,这些古老的文字,其实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吧!
阅读“翰札菁华系列”之《马一浮手札》。这篇由张锡庚所写的小文章,介绍了马一浮的生平、经历、在学术和书法史所取得的成就,看来之前对这位号称现代儒学三圣的马一浮了解太少了。马先生的书法,从表面上看“平淡、清雅、温润”,主调为二五系脉,平生最喜《圣教序》与《兰亭序》,用力最勤最多,其书法中的笔划、点画,还是间架结构,甚至是行距、章法,都受“圣教”的影响,即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尽量写紧,而把字与字的字距尽量拉开,其章法结构可归结为一个“清”字,作者评价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可用一句话概括:“胸罗万有,书卷之气溢于行间”,读其字,确实潇洒飘逸!
11月25日:今天,整理好《晓剑书情—我的2013年9月书单》,洋洋洒洒1万3千余字,盘点了一下,发现陆续在读的书不少,但是完整读完的好像一本都没有,随手记录下来的片泥鸿瓜,都记录在读书笔记上了,到年底的时候,装订成册,10万字的篇幅应该是有的吧!装订成册,排版排好,会有多少页呢?像一本书的形态吗?憧憬一下。
晚上,发现微信上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将“中国书法报”的有关法书的图片用手机保存下来,利用Icloud备份到云端,在IPAD 10寸的屏幕下马上就能读到,这样就相当于将IPAD变成一本电子的字贴了,出门在外,可以随时放大欣赏、学习,多方便啊!微信,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可以提供视频、音频,现在的图片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真好啊!手中的利器,不善加利用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有了这个功能,手头最老的这款IPAD,也能重新焕发生机,多好!
11月26日:今天,第二次出门打前站,辗转跑了湖州、绍兴、嘉兴三地,在旅徒奔波之余,难得有时间就坐下来翻翻带在身边的《关山夺路》。王鼎钧对国共两党当年的对峙,有许多亲身的体会与感受,因此读起来就非常吸引人。陆续阅读中,争取在月底能读完这一本吗?在年底前,能读完这四部曲吗?
11月28日:晚在绍兴,发现旁边就有一个府山公园,一觉睡到天蒙蒙亮,起床逛公园去。
出门,往左走个100多米,就到了府山公园的北门,沿着山路边走边瞧,初冬的太阳刚升起来,将公园中的梧桐树叶染成一片夺目的金色,真是令人心动神怡,公园内到处都是晨练的老人,有跳舞的,有打羽毛球的;有练器材的,也有溜鸟的,鲜有年轻人的身影,一座城市有一座这样的公园,真是百姓的福利。可惜,在公园内转了一大圈,愣是没有发现之前在地图中就计划好要寻访的文种墓,留有遗憾,下次应该还有机会再来吧!
吃完早饭,马不停蹄赶回台州。车子穿行在新昌—天台的唐诗之路上,感受最深的是浙江大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层林尽染,可惜在奔驰的汽车上,难以用相机捕捉这些美丽的瞬间,就用眼睛和文字来记录这沿途的美景吧!打前站虽然很辛苦,但是出门在外,能看到很多美景,不虚此行。
回到办公室,之前订的一套读库出品的《日课》已经躺在我的办公桌上了。这样一套四本的《日课》,分春夏秋冬四册,每天都有空白,可以记录每天的行程,随手翻来,一年的时光都可以留在纸上,只是用来做读书笔记不够用,还有啥更好的选择吗?再想想……
出差三天,回到家里,晚上继续拿起毛笔,接着写“石鼓文”,这些先民的文字,非常象形,写字就感觉像是在画画一样,很有趣味,汉字从石鼓文到金文,再从大篆到小篆,再从隶书到楷书,都是一步步不断演化、不断简化的过程,真有意思!这个石鼓文,准备慢慢写,每晚写两张,用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完成吧?
11月30日:今天又是一个周六,阳光明媚,儿子已经提前完成作业,偷得浮生半日闲,父子俩骑着自行车,从老城区骑到开发区。椒江的自行车专用道真是舒服,在市民广场后面的小山坡上,骑着自行车上坡、俯冲,在林间小路绕行,过小河,上小坡,玩得不亦乐乎。11月底,正是一年中秋叶最美的季节,在小山坡欣赏红枫林,在市府大道欣赏银杏,无事小神仙,真是舒服。
阅读《南方周末》2013.11.21E25文化版:《六亲不认,粉身碎骨——对话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
阅读《都市快报》2013.11.27“阅读周刊第057期”。丹·布朗的兰登教授系列第四部《地狱》12月即将上市,新书破解但丁《神曲》里的秘密,其中充满了读者们非常喜爱去研究和探索的密码、符号、艺术以及异国景点。主人公罗伯特·兰登必须借着解开与但丁相关的谜语来与黑暗势力对抗,谜语将他引到佛罗伦萨,将在那里展开一场生死时速的旅程,穿梭于经典艺术游览地、秘密通道以及未来科技中。中文版由九久读书人取得,首印50万册。
(未完待续)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