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晓剑书情201404——我的3月书单

$
0
0

       2014年的3月份,阅读生活就像春天的花事一样精彩纷呈。这一个月的阅读关键词有“一日一花”,“平如美棠”、“家国万里”、“张充和”,陆续读完和在读的好书有:日本人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我们俩的故事》,李怀宇的《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孙康宜主编的《张充和诗书画选》,蒋勋的《新编传说》,维一的《我在故宫看大门》、夏志清的《人的文学》、梁漱溟的《忆往谈旧录》、《读书》杂志2013年第3期、张大春的《大唐李白》等,购书10册,发表过文章吗?好像有一篇!

3月1日,星期六:

今晚,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令人发指的暴行,一伙新疆维族暴徒统一着装,蒙面执刀冲入火车站大开杀戒,造成29人死上百人受伤的惨案,针对平民的暴行不可饶恕最近一直在听蒋勋先生的美学系列讲座,收获最大的其实就是“不忍”二字,这里面即有对一朵花即将凋谢的不忍,推而广之,也是对所有生命的不忍!如果这个世界多一个爱花之人,会不会就少一双举起屠刀的手

最近开始关注花器,受《一日一花》的影响,上午去老街逛了一下,老周的店里有几个广西坭兴的陶瓶,造型挺好,是我钟意的腹大颈长口小的器型,价格在200上下可以接受问鼎鼎峰的仿汝窑花器,也很漂亮,但是价格不扉,打完七折还要将近1000元,考虑考虑!

上网搜了一下,坭兴壶应该都还不贵,触感很好,心动,可惜晚上去老街的路上,下起雨来了,今晚就错过了,在家陪儿练书法,看魔戒的第一部,也挺欢乐!

3月2日星期日

晚上在家开始阅读饶平如的《平如美棠》这本书在去年的各类图书榜上都是榜上有名,翻开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这本书是老先生九十几岁时为了纪念青梅竹马的亡妻一笔一笔画成的十几本画册汇编而成的故事连环画,叫做《我俩的故事》从平如的爱人美棠童年画起,一页一页读来,这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都在笔下历历在目

第一篇是少年时”,作者从有完整记忆的“发”开始记述用文字记录童年的生活场景,父母亲的教诲,吃过和好吃的家乡美食,过年时一大家族欢聚一吃年夜饭赌牌九的盛况,元宵自已制作狮子灯并上街游玩的记忆,并用手中的画笔把这一切根据记忆重新定格,真是不简单老先生出自进土,年少时当过国民党兵,又坐过新中国的牢房,下放改造,一生颠沛流离,但是笔下却波澜不惊,这往昔的岁月都化在了这一篇篇忆往文字中这用色彩还原的家族记忆中,虽然笔下不像散文大家王鼎钧的手笔,但同样颇有古意,十分耐读这样一位从以往的角度来看应当是普通人的饶老先生,却在2013年带给中国如此大的感动,民间真是藏龙卧虎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相逢恨晚(其实每次读到一本好书都会发生这样的感叹!)

3月3日,星期一:

最近,一直在反复听蒋勋老师的《中国文学之美》系列讲座,听到《春江花月夜》的片段时,提醒自已停下来,等一等,在书架上翻出《蒋勋说唐诗》跟着音频细细品味,不然节奏太快,有些内容就会被忽略掉,那太可惜了。

进入唐代之后,蒋勋形容唐诗进入一个花季,从之前是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么多诗人包括很有名的陶渊明,一直都在打磨“诗”这颗珍珠,终于迎来了盛唐,于是一切就水到渠成,百花盛开了。

初唐时期,有很多的关键词可以整理提炼出来,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好大的孤独感与自负感,如“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的巨大的历史的苍茫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空间上的辽阔与豪迈,农业伦理在初唐被胡人血统的李家王朝放弃,代替的是游牧民族的华丽与残酷,都形成了跟汉朝美学上很大的不同唐诗的迷人,是刚好它所描写的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去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流浪感、孤独感、刚刚打开的宇宙意识,为我们带来了初唐百花齐放的唐诗的世界。

中午,在办公室阅读一章李怀宇的《家国万里》第二站,告别了余英时先生后,作者前往拜访的是张老先生,张先生的名字之前不熟,看了介绍得知他是《自由中国》主编殷海光的弟子,后往美国,提出“幽黯意识”的理论,用历史的观点反思大陆的文革。书中提到的张先生包括他的师辈作学问的方法,都值得好好学习。

午后,回办公室的路上,剪了一枝迎春花,插在办公室的小玻璃瓶中,期待在办公室开出几朵美丽的迎春花。

去书画院参观“顽石画展”,作品一般,倒是书画院后面的小园子,让人留恋忘返,又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间,枝上柳条都抽出了新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让人心情舒畅,岸边开了几株桃花,在柳枝和蓝天的映衬下,分外美丽旁边的梅花快谢幕了,接班人玉兰花又含苞欲放了,这春天,真是一个骚动的季节,就像唐诗一样,在准备了一个冬天之后,都竟相开放,春天真好!















3月4日,星期二:

今天,参加了两场聚会。

中午的聚会,和大哥一起在嘉和传媒的王卫明兄办公室喝茶聊天,聊滇红,聊宫廷普洱,聊茶事,不亦乐乎;王兄宽大的办公室盛开了吊兰,开出了一片美丽的花,真想剪走带回办公室插在瓶中啊。临走时,王兄送了我一滇红,用景德镇的瓷瓶装着,带回家慢慢喝!

晚上的聚会,和刚敏、多一起在御道茶会吃饭聊天和刚敏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但是和多这样坐下来聊,还是第一次。从多城同创的同创快讯聊起,聊到五水共治,聊到三改一拆,聊到某些领导的拍脑袋决策,聊到天台山的旅游开发,聊到民宿,聊到人的因素,很多共同的话题,真是相逢恨晚。正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跟我大哥同龄,晚上一席谈,胜读几年书。

3月5日星期三

中午,在办公室继续阅读一章《家国万里》李怀宇在美国,第三站访问的对象是唐德刚,因口述历史系列而闻名世界的史学大家。五十年代的唐德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缘际会分别采访了胡适、李宗仁、陆维钧等三位在中华民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风云人物,“口述历史”这一学问在他笔下得以发扬广大,后来张学良慕名而来,也要依样画葫芦做一本,可惜“口述历史”并不像他所认为的“我说你记”这么简单,还要有大量的史料作背景,作进一步的考据,有时候甚至口述的部分只占到15%,而85%要靠各种史料进行考订才能完成,这也是唐德刚之所以为唐德刚的一个原因。可惜,采访中提到的“胡适杂忆”新华书店网上都不好找,“李宗仁回忆录”家里到是还有一套,有机会打开来慢慢读,感受一番“口述历史”的魅力。

晚上在家给新入手的一把紫砂壶开壶,用了清水、豆腐、甘蔗等种材质,慢慢把玩。去林文厅家喝茶玩壶,又勾起拥有一把鼎峰铜铃壶的念头来。

3月6日星期四

今天,与办公室分管副主任牟傲野一起奉命去诸暨长兴出差,。

从台金高速转诸永高速,途经磐安一带山区,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山遍野都是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景象,是整天坐办公室不能想象的。

下午,长兴县委政研室的姚主任(县委书记章根明秘书)带我们去看长兴县的县花——梅花当地盛产青梅,经过几十年的嫁接培育,现在已经蔚为壮观,如果不是出差,又会错过这些,就像蒋勋在解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提到的一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些梅花不会知道它们带给我的感动,也不会读到我记下来的这些文字,手中的相机,能拍下来的也只是眼前所见的万分之一,这些都是久远的回忆,比照片更久远,比文字更久远。

晚上下榻长兴国际大酒店,翻读蒋勋的《春江花月夜》,有感而发,记下这些文字,上次来是去年12月初,长兴的市树银杏叶子最美的时节,同样值得在记忆中珍藏。

3月7日星期五

今天,在长兴的公务结束,提议去附近的宜兴转转,没想到又有大收获。

先去了宜兴陶瓷博物馆,看了馆藏的各类精品,徐汉棠、徐秀棠、顾景舟、王寅春、蒋蓉等,在紫砂界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能看到实物都不容易。

随后,在遍地开花的陶瓷城闲逛,从几百元的壶,到1400元还到1300元后就死活不肯再低的台湾回流厂壶,再到网络老友翟迪手制的6000-10000元不等的笑樱壶,再到几十万一把的现代名家的茗壶,再到清代陈觐候的贴花海碗,再到嘉德拍卖500多万的唐云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铭的提梁壶,真是大开眼界。如果没有行家领进门,这些藏品可能直接进博物馆,或者在私人藏家的秘室中,根本无缘得见,更别说是上手把玩了。回家翻了一下,西泠印社2010年秋拍的首届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这款陈觐侯的贴花海碗赫然在目,当年起拍价是350000-400000万,我的乖乖。

回到家,摆出前几天刚开壶的新茶壶,放在案头玩,富贵于我如浮云,手头一把能泡茶的壶才是真正的好壶吧!

 

3月8日,星期六

继续阅读饶平如的《平如美棠》

第二章从军行作者记述了当年参加国军打日本鬼子的场景,不但有文字,还有图片画下来可作记忆,这些经历,跟王鼎钧笔下的《怒目少年》有些相似,作者也曾去过王老家山东临沂,这两位,在历史的时空中,可曾遭遇过?当年这些热血青年流血流汗打日本鬼子,抗战胜利后,却要因为这段历史坐牢,历史真像是开玩笑的啊!

第三章点绛唇作者又事又巨细地记录了当年与妻子订婚,如何请假准备结婚,采婚礼用品,婚礼的场景,闹洞房的场景,不但有文学记录,更是细地用笔一笔一笔画下来,令人感动这一段落又让人想起《浮生六记》中的一些文字,饶平如和沈复,都是爱生活之人,唯有爱生活,笔下有这柔情万丈长能让生活的巨细记得如此详实,这本书真值得一读。

晚上去孙平凡家喝茶聊天,他家的茶杯真不少,有三希堂、柏采、宋奉华、问鼎鼎峰东道等品类繁多而常年喝的只50元一饼的普通普洱,照样自得其乐,聊天的感觉真好。

3月9日星期日

自从周五在宜兴看了一款陈曼生铭杨彭年制唐云旧藏的石铫壶之后,一直念念不忘,回家查找资料,又有所获,铭文“铫之制、博之工、自我作、非周種”,原来都是有来历的铫是苏轼在宜兴试制的新器皿,周種当年也跟苏轼有过交集“江听香”是陈曼生手下的幕僚,一个一个都有出处的,陈曼生原来就是“陈鸿寿”,杨彭年是当年的制壶名家,难怪一把壶可以卖到500多万,开眼界,同时也算长知识了。

晚上去新崇和影城看电影,添添一个人看《冰雪奇缘》,我们两口子看美国大片《机械战警》。

下午,经过千禧书店,得知跟市总工会的合作基本谈妥,正在设计施工阶段了,台州能够保留这一脉书香真是不容易啊!

3月10日,星期一:

今日购书单:

《新编传说》蒋勋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11月一版一印 定价30元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店折后22.5元

今天晚上,单位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我作为第一支部的代表,分享阅读《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的心得体会。下午临下班的时候,准备去图书馆借几本书作为读书论坛的道具,因为做PPT实在是没时间。去图书馆的路上,终于将整个框架定下来,结合三本书来谈学习体会,主题就定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第一本是王鼎钧的《关山夺路》,从1940年代一个国民党兵眼中的八路军,看待革命时期我党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第二本是王蒙的《这边风景》,从1960年代新疆一个县委书记下基层蹲点调研的亲身经历,看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群众路线;第三本是梁鸿的《出梁庄记》,通过当下梁庄人的生活现状,看我们应该如何继续走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最底层人民的所思所想。读书交流计划的时间是每个人10-20分钟,结果一展开就讲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点评的时候,领导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中午,在单位继续阅读李怀宇的《家国万里》这次,作者采访的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小说的泰斗夏志清先生。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名声很大,当年捧红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张天翼,前面三位那真是如雷贯耳,倒是这张天翼,后来因转向儿童文学创作,反而渐不为人所知了。夏志清对茅盾评价不高,但对萧红的《呼兰河传》评价又很高,台湾的王德威先生是他的得意弟子,跟赵德刚先生因为《红楼梦》的观点之争打过口水仗,这些访谈的内容,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一位大家,并引发看更多好书的念头,真是一举数得啊!

进入阳春三月,市民广场的柳已绿,桃尚未红,午后在单位附近的小树林散步,樱花尚未盛开,倒是地上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在默默盛开,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五颜六色,也很可爱,待到樱花烂漫时,估计就很少人能注意这些小花之美了!在茶花树下徘徊许久,剪了一枝带回办公室,插在瓶中,希望能一点一点看到一朵花的盛开。翻出去年三月份拍的照片,桃红柳绿真是令人神往。好在春天不远了!

今日购书单

《读书》杂志2014年第3期  定价10元

3月11日星期二

晨起,阅读昨天刚入手的蒋勋《新编传说》翻看“导读”——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就写得极好。蒋勋在导读中讲了“借花献佛”的故事,一个偶然相识的年青朋友,因为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对小沙弥善慧以头发垫地帮助“肉球”燃灯佛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讲了在水边自我凝视的纳西斯和退回到山洞中只听到自己的回声的Echo的故事,讲到莎乐美和约翰的故事,都给人很多的启发与感悟,这些新编的传说,适合推荐给儿子阅读吗?自己先读几篇看看。有源源不断的好书读,真是幸福,“晒书房”中已经拥有1124本藏书了。虽然台州地区的第一名已经不是我的“东升斋”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早上到办公室,时间尚早,在单位楼下的小林子中转转,桃树已经绽出了几朵花蕾,杏树已经开始下起杏花雨,大地一片青绿,这早春三月真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林中漫步,听着鸟语花香,感觉真好,拍下大地的各种色彩,这是春的交响曲,大地的乐章。



      午后,在办公室继续阅读李怀宇的《家国万里》这次,李访问的是大名鼎鼎的张充和女史之前读过张充和的《曲终人未散》,对这传奇色彩的张家四姐妹一直搞不太清。读了这篇对张充和,这位大家闺秀、沈尹默的弟子、俞平伯的学生、沈从文的小姨子、汉学家傅汉思的妻子,又多了一层了解与认识,按图索骥,在台州图书大厦买下张充和的两本书,不日到货了再记!

京东这几天又在搞送券活动,想着要入手的好书还真是不少,碧山系列1—4册,日知系列的日本禅,都想入手也都一一入手,有书想要买,想读的感觉真不错。

读《读书》杂志2013年第3期因为昨天刚看过李怀宇在《家国万里》中采访夏志清的文字,再读这篇止庵先生的《夏志清的未竞之功》感觉实在是太亲切了因为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捧红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张天翼,在止庵的文中也都有提及,算是又加深了一遍印象查询我的“晒书房”,原来之前买的一套“新世纪万有文库”中就有一本夏志清《人的文学》一书,这就是藏书的乐趣也。

继续读《读书》,葛兆光的一篇《一九七七年杨联陛回国记》,因为刚读过李怀宇的《家国万里》,在余英时先生的专访时曾提及他的恩师杨联陛教授,算是已有耳闻,因此读起这篇文字来更感亲切,虽然文中提到余英时的次数并不多,文中有一句诗“故国梅开几度花,余香惹梦到天涯,封侯拜相他人事,养得妻儿便算家”,这是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所写,其实说的何尝不是自家的心事?“杨联陛不像胡适,有那么清晰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立场,也不像何炳棣,有那么极端的人生决绝和政治投入。故国情思、生活条件、学术环境、制度认同,使他始终犹豫彷徨”,这一段其实已经很好概括了杨教授的特点。

张伯存的《一丘一壑传幽情》从世说新语中的庾亮谈起,谈到黄山谷对苏东坡的推崇“无尘埃气”,到董其昌对黄山谷的评价,到晚明张岱的“一丘”、“一壑”两,在流风遗韵中传递着一种丘壑情结、山水情怀和士人风骨,在一丘一壑中传达出历史“褶皱”深处的一种文化幽情,在在使人流

下午,抽空阅读刚从台州市图书馆借阅的维一著《我在故宫看大门》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其实早就听说过,原来还以为只是一个看门人的传记,深入一看原来作者维一也并不简单,“我在故宫看大门”不过是其中的个片章,记叙作者从遥远的云南插队回到北京很幸运地进了故宫当看门人,被王世襄先生开玩笑说“锡庆门行走”,随后在故宫几年的看大门生涯讲到“六到九、睡一宿”的值班口诀,讲到唐山大地震后对故宫一个小小守门人的震动;讲到毛泽东纪念堂所需的两根楠木运出故宫的艰难,讲到与王世襄(畅安先生)的缘分,讲到当年改革开放后故宫开办小卖部办理洋务的自豪,读来都津津有味,趣味盎然,这本书读到还是嫌晚了。

阅读“新世纪万有文库”之夏志清的《人的文学》其中一篇“悼念”钱钟书的文字写得不错。

3月12日星期三

今日购书单

1、《知·日本禅》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一版一印定价35元

2、《谁家的可可》胡一毕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一版一印定价39.80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本想午后在办公室看新下载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演的《蓝色茱莉》,但是接到了图书大厦工作人员的电话,昨天订的两本书到了,于是利用中午时间去取。

回来翻了翻,确实都不错《知日》杂志以前听说过,日本禅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收入囊中。

《谁家的可可》是在《都市快报》2月10日阅读版看到的介绍被这个爸爸笔下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可可”所感动,每副画作都很有爱,传递出浓浓的家庭的温馨,推荐给儿子看看,肯定能听到很多开心的笑声吧!

回办公室的路上,在楼下的树林剪了一枝桃花,插在玻璃瓶中,一点都不搭,再度起意买一个坭兴陶制的花器,晚上去单位加班之前,经过老街的老周的店里,挑了一瓶口稍大的器型,听了老周的介绍,对价廉物美的坭兴陶开始产生兴趣,在微信关注了一下“钦坭斋”介绍说泡养同是广西出的“六堡茶”是绝配,再关注一下,有机会搞一套,一壶一杯,泡“六堡茶”喝,体会养壶的乐趣。

晚上加完班,回到家很晚了,在书桌前坐下,泡一壶王卫明刚送的滇红,细细品味,真香,好喝!

翻看“新世纪万有文度”之夏志清的《人的文学,细细口味,书香茶亦香,夏志清写颜元叔教授的一段论文字,极为精彩

阅读《知日》杂志的部分章节,介绍日本青年陶艺家青木良太的文字,图片并不精美,器型也不是我喜欢的!

午后在办公室阅读一半《家国万里》采访《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作者之一孙康宜教授。

3月13日星期四

午后,读完昨日未竞的李怀宇采访孙康宜教授的章节,对“白色恐怖”的描写印象深刻。

今天是个好日子,椒江人社保局的老同事管国华的儿子结婚,邀请我参加,席设市府大道西延段的名记洒店,碰到很多十几年前的老同事,这些老同事多年未见了,有些已经退休几年了,有些几年后就要退休了,他们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看着同事结婚、生子、养大,再为孩子操办婚礼,完成一个轮回以前在人事局的时候,难想象这样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于是努力工作,一步一个台阶,来到现在的市委办,没想到一呆也超过十年了,还是老样子,也许这些老同事的当下就是我不远的未来。

今天在单位,办公室阳光正好,午饭后坐在办公室里摆弄新入手的坭兴小花器,插入一朵茶花,也很有乐趣将春天供养在案头,随时可以拍照欣赏,通过微信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想来这些花儿也开心吧!

晚上,喝完喜酒回家,将儿子弄上床,在书桌前坐下,泡一壶“滇红”,继续阅读饶平如的《平如美棠》。

第四章携手记作者描述了夫妻二人新婚后携手游徐州、临川的往事,樟树镇追火车,柳州吃鱼生粥,贵阳吃饭馆,安顺打麻将赏月,吃猪头肉游黄龙洞,搭车回南昌一路的惊险刺激,一路读来有趣味,又令人想起前人《浮生六记》中的“浪游记趣”一节更妙的是,作者一路边写边画,记录旅途中留在记忆深处的小小事件,就很有代入感,就像作者自已说的“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细微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3月14日星期五

今日,天气晴好,早上有时间去市民广场转了转,河边的杨柳发芽了,桃树尚未开花,不过有几株已绽出花蕾,传递出春的信号,估计等到下周再去,就能迎来桃红柳红的春天了?






      午后,在单位楼下的小树林徘徊,自从看了《一日一花》每次出去散步,都想着枝头的花枝是否适合剪下来插在瓶中在一棵桃树下徘徊良久,一边听着蒋勋解读李白和唐朝的贵游文学,一边剪下一枝,回来供养在办公室的坭兴陶花器中,一枝独尝,也很有乐趣。

在办公室阅读李怀宇的《家国万里》,今天读到的是采访赵如兰教授的文字,她是赵元任(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和杨步伟的女儿,音乐学家,夫君是卞之璜教授,这篇文章读来似曾相识,好像在《读库》的某一期杂志中见到过,改天回家查查看。

永兵同学即将举行婚礼,作为媒人,在京东淘了一套书《传家》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昨天下单,今天就送到了,真给力。

晚上,在家继续阅读《平如美棠》

第五章:十学路口作者记叙解放前后的生活,在老家南昌开面店没生意,做小买卖也没生意,后来经家里舅舅介绍到上海工作,从此就在上海定居,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可惜其中语焉不详,只记了第一个孩子的出世,其他几位都没提五七年被捕劳教,都没有详提,不知是被出版社删节,还是故意隐去?留有遗憾。

下班回家,发现阳台上去年种下的月季,终于又开花了,九九消寒图,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前天刚好数完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又要来了。

在家陪儿子练钢琴的时候,泡上一壶普洱,细细品味,东道汝窑的杯子,价格不贵,开片越来越期待了,关键是要用好手中的器物,不能被物所役,不过,这追求物的过程,真是享受,目前还没有到超脱物质的地步,惭愧惭愧。

《平如美棠》第六章:问归期作者因为历史原因下放安徽劳教,一家几口生活陷入困顿,从中可以看出当年一个家庭出身对一个普通家的影响是如何深刻,但是一家人的亲情在残酷的年月反而愈加坚强一年一度的回家团聚充满了欢声笑语,连邻居老太太都感叹“这家人真好”。其实只要有信念,生活的困难总会过去的,最严寒的冬天来到的时候,也就离春天不远了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抗战老兵可没有这一段充满人情温暖的描写,“意映卿卿如唔”,林觉民大义赴死,作为另一个主角“意映”的观感,却从来无人关心,这本“平如美棠”,把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家庭的遭遇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蒋勋解释李白的“长干行”用人生的定格来形容一个少妇记忆停留在十六岁与丈夫分别后的思念其实这本“平如美棠”,处处都是饶平如老先生人生的定格,如离开南昌前往上海时坐在黄包车上回望父亲的最后一眼,儿子希曾满月时在面条店设宴庆贺的场景,都永久定格在记忆中,用一生去回忆所以老先生才能用画笔事无巨细一一描绘出来。如果这是前往天国的护照,老先生这世是相当充盈的。

3月15日星期六

周六,晨起阅毕《平如美棠》在人生的最后时光,老先生的笔下,都是对老伴的深深追念,如自已住院时每天下午在阳台看她从医院后门进来送汤的场景,永远留在记忆中,人生得一老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此前的争吵、不愉快,早就烟消散了吧,这就是人生。用一首李白的《长相思》来作这一篇的结尾,应该再合适不过了,“长相思,催心肝”。

3月16日星期日

今天是鹰击长空班陈永兵同学大喜的日子,作为媒人,一大早就赶到温岭,见证这幸福的时刻。

下午,时间尚早寻访梅溪边上的明讲寺,可惜去晚了一个星期,李花已经谢得差不多了,不然的话,溪水伴着美丽的洁白的李花,肯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一次尝到温岭的特色美食——油鼓,在温岭老车站内口的油鼓大王,据说生意奇好,一包油鼓其实相当于温岭的嵌糕里面,加入泡虾成为一份特别的民间小吃。

晚上,在温岭富日酒店参加陈永兵和马嘉莉的婚宴作为鹰击长空的班长,上台致了一个非常简短的致辞,副班长牟锡荣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励兵袜马”作为班里的礼物赠送特别有纪念意义。

3月17日星期一

今日购书单

1、《张充和诗书画选》白谦慎编生活·读书·新知联书店2010年8月二版二印,印数6001-11000册定价65元

2、《古色今香——张充和题字选集》孙康宣编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次印刷10001-13000册定价49.80元

网购于台州图书大厦两本折后88.80元相当于七七折

又是全新的一天,全新的一周,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但是这两天大会堂有好多的会,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散步。上下班的路上,继续听蒋勋说唐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年听了这段去找原诗来读,现在听了去找《蒋勋说唐诗》来看更多一层理解与领悟。

今天在新华书店取了几本书,是上次看了李怀宇先生采访张充和的文字后,按图索骥在网上下单购买的一本是《张充和诗书画选》,一本是《张充和题字选集》两本的编者都大名鼎鼎,一位是书法家白谦慎(去年读库出过一本他的书法集《谦慎学书》,以Notebook的形式一位是孙康宜,她是读过《家园万里》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位教授真是惭愧。

午后在办公室又读了一章《家园万里》这次采访的是林同奇先生,也是初次听说,不过他推荐的一本史华兹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书架上一下子就翻找出来,可惜不是这位林先生翻译的。

3月18日星期二

今日购书单

1、《碧山01:东亚的书院》左靖主编金城出版社2012年12月一版一印定价49元

2、《碧山02:去国还乡》左靖主编金城出版社2013年7月一版一印定价49元

3、《碧山03:去国还续》左靖主编金城出版社2013年10月一版一印定价49元

4、《碧山04:结社与雅集》左靖主编金城出版社2014年3月一版一印定价49元

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站,折后152.80元,相当于七八折

午后,在单位阅读李怀宇先生的《家园万里》这次采访的是董鼎山先生,据说以前读《读书》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惜我接触《读书》太晚,等我开始读《读书》时,董鼎山已经很少在《读书》发表文字了。

3月19日星期三

今天跟随市委主要领导去黄岩西部山区——富山乡半山村蹲点调研,夜宿乡村。这是自2004年蔡奇任台州市委书记时去黄岩平田乡桐树坑村蹲点调研之后,时隔10年再次跟随市委主要领导下乡蹲点调研,一路边走边记,感受很深,一天时间用手机写下三篇蹲点杂记,都可见今天发布的微信朋友圈。

临行前,特意带上一本刚入手的《碧山2:去国还乡》讲的就是乡村建设的话题,夜宿山村非常安静,正适合读书思考,心无杂念,读到晚上11点半就寝。

3月20日星期四

夜宿农家,早上起来根据昨晚的阅读内容,用手机写了一篇长长的蹲点杂记之三,详见今日微信朋友圈。

上午考察富山大裂谷,边走边提建议,一个半小时走完全程





      利用两天在路上的时间,在百度云下载欣赏完一部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主演的《蓝色茱莉》。

中午回到办公室,午后读完李怀宇先生的《家园万里》最后一位访问的学人是刘再复这本《家园万里》利用每天午后上班前的一段时间,每天读一位人物的采访相当有意思由这些访谈对这些如雷贯耳的当代大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并找了更多的书来读读这些书的时候,像张充和余英时夏志清等大名又不时跳入眼中,可说是环环相扣,这就是阅读的最大乐趣——一本书引出更多的好书对每个读书人来说,能像李怀宇先生一样一一拜访这些心仪已久的学问大家,都是一件值得羡慕嫉妒的美差。

下午下班边阅读《碧山02:去国还乡》其中最后一篇文章,介绍的是老外采访梁漱溟的《这个时代会好吗?》的出书始未,读了之后,对这位当代最后一个大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梁先生就在中国推行乡村建设计划,影响深远,读了这篇文章,产生更多了解这位大儒的兴趣。

回家从书架上翻出一册《忆往谈旧录》是梁先生的一本著作,通过这本自传体形式的文章,可以慢慢走近先生。

晚上,在家泡茶欣赏茶汤由转浓,再由浓转过程,仿佛就像在看人生一般一边喝茶,一边开始阅读孙康宜主编的《古色今香:张充和题字选集》序言中提到张充和每次题字,都要亲自磨墨,酝酿,练习待时机成熟后再一挥而就,可谓“小题也是大作”很有意思楔子是董桥先生所写久违的文字,读来还如沐春风文中提到董桥收藏的张充的手书隶书条幅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余生”,很有意思!写给沈从文的诔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相当贴近,不愧是最后的大家闺秀。读完之后,这十六个字一直在脑海中萦回。

编注者孙康宜教授是张充和先生多年的知交好友,因此由她来编这本《张充和题字选集》,在欣赏书法之余,听孙教授介绍这些书法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相当生动有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理想国”系列,装帧都很精美,选的纸张也都很好,捧在手中阅读,感觉真不错,就是在上写写画画,也很有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细细的好书,书法文字俱佳,真是“珠联璧合”。

3月22日星期六

今天,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春日,难得给儿子放了一天假全家总动员去仙居欣赏春光。

仙居绿道,自己去过多次,但是和家人一起去,还是头一遭借了一辆三人自行车,骑行在春天里,碧水蓝天这就是对春天所有的想象了,这样放松休闲的周未,真是难得!

到双庙观赏油菜花,不料人山人海,沿途都是车子,像蜗牛一样行在车流中右拐前往大战乡,在一条小溪停留了半个多小时,等重新上路,步行过去天色已晚了,美丽的油菜花田,只看了个大概,油菜花色彩明艳、一大片盛开时仿佛漫山遍野都是像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板,特别是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经过路口夕阳无限好,可惜随后降临的黑暗把一切美景都掩盖掉了。





      3月23日星期日

周末天气很好但是要赶回单位加班,等待的过程中,继续阅读孙康宜主编的《张充和题字选集》看这些美丽书法的背后,这些题字的由来,真是感慨平时我们在一本书上,看到题写的漂亮书名,可没有人会如此细致解释这背后的来龙去脉,但孙康宜教授是张充和在耶鲁相交几十年的老友,这些题字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真不简单。

晚上回家,翻出文中提到的董桥先生的《从前》一书,满心以为这会是家中所藏由张充和题写书名的唯一一本书,可惜广西师范大学在内地出版时,并不在封面采用,只是在内页正文前刊用,略有些遗憾。

重读董桥的《墨色呈祥》。“工尺谱归我珍存”,虽是时隔一年半之后再读,但是因为有孙康宜主编的《张充和题字选集》在前,重读此篇更有感触,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咏史:感事”一文中提到的“十分冷淡有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的对联和沈从文先生的章草,都再熟悉不过了。施蛰存、余英时等先生,最近也是频频跳入眼中。这就是阅读最大的快乐,一本书引出一本又一本好书。

晚上睡前,又翻出2010年西泠印社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其中第1—39件藏品,都是张充和旧藏,有沈尹默、沈从文、张大千等与张充和书画交往的墨宝,开篇的《沈尹默与张充和》,是白谦慎所写,之前对这些人物都印象不深,不过最近读李怀宇的《家国万里》之后,这些名字屡屡得见,上镜率真高啊!

这些张充和的旧藏,2010年秋拍时价格就不菲,董桥也曾入藏几件,如“十分淡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如“工尺谱”等,不知现在价格会不会更高?如果有钱,收藏几件这样的大家之作,应该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吧!

《张充和题字选集》,3月24日午后阅毕,在微信朋友圈以“午间荐书”的形式推荐了一下。

3月26日星期三

今天,省领导到台州各地调研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第一站到黄岩北洋镇的潮济村,第二站到仙居白塔镇的高迁村,第三站到仙居皤滩古街,一路边走边看,结合实地调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些简短的文字,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

午后到大神仙居景区走了一小段精华路段,在大自然中行走重温李白的《蜀道难》仿佛就是台州的山山水水量身定做的一般跟着蒋勋读唐诗,感觉真好。



      开始阅读张大春签名版《大唐李白》前面有很大的铺垫,看得云里雾里写道士李、写客商、写少年行,慢慢开始进入主题张大春的文字好,很有古意,读来还是很淋漓的繁体直排的台版读来也并不陌生,感谢vv赠书。

3月29日,星期六:

周末,在椒江东山脚下的花鸟市场转了一下,满园春色,一盆有造型的比利时杜鹃花,要价2000—3000元,我的乖乖,买不起,还是买几盆物美价廉的盆花更实在。挑了一盆矮牵牛,期待像去年春天一样,继续装点我的阳台,在洗衣、拖地、打扫卫生的时候,不经意抬头,窗外都能欣赏一抹亮色。又挑了一盆铁线蕨,想起2012年春天,在杭州的临时寓所也曾养过一盆,可惜没养好。这次准备放在办公室养。价格:铁线蕨45元,矮牵牛20元,共65元。


下午,在家里陪儿子写作文,顺便好好欣赏阳台上的盆花。海棠开得很好了,去年以来,一直装点阳台;南面阳台的月季又进入盛花期,有好几十个花蕾含苞待放;倒是西侧阳台的月季,还很寂寞;小菊花大部分都已凋谢,剪去残枝,下面还有几朵正探出脑袋来。

双休日,利用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等候时间,继续阅读张大春的《大唐李白》,看诗仙是如何炼成的,对一首诗的反复琢磨,很值得学习,作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月30日,星期日

今日购书单:《氧气生活》(年末刊),定价40元,购于台州书城。

今天上午逛台州书城,发现一本好杂志《氧气生活》,看封面,古琴、黄花梨、金陵刻经处、比尔·波特,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虽然单价较贵,还是值得入手。

下午,利用在椒江星巴克等儿子学合唱的时间,慢慢翻看。黄定中的专栏《黄花梨和海黄》,介绍黄花梨的知识,开眼界。文中还引用了台州前人王士性所著的《广志绎》的一段话;《比尔·波特的伟大旅程》,一开篇就提到浙江天台山,这是比尔·波特中国古诗之旅的最后一站;《复卤点鸭馔》,介绍的是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桂花鸭和盐水鸭,看得人直流口水,机缘巧合,晚上吃饭的时候,就看到一包南京特产——半片桂花鸭,真是缘分;《请奏鸣琴广陵客》,介绍的是广陵琴派的衣钵第十二代传人刘扬,大师刘少椿的外孙,师承梅日强,唱弦是广陵琴派的特色之一。



(三月完,敬请期待四月书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