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代代相传的“亲子”阅读

$
0
0

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本书,名字叫《聆听父亲》,作者在父亲病床前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远在山东的家族往事,在追忆中不断讲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国文化,在我的理解中,这其实就是一种“亲子”阅读。

读这本书,也让我时时回忆起儿时父亲对我阅读的影响。我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谋生,等我有童年的记忆时,父亲已经在路桥百货公司“廿五间”供职,架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写得一手斩钉截铁的好字,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

因为工作关系,父亲经常会到外地出差,当地的新华书店一般是他必去的地方,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三兄弟带回几本小人书,像《霍元甲》、《杨家将》等,陆续装了一大纸箱,平时就放在床底,在物资匮乏的80年代初,这是我们三兄弟童年最好的精神食粮,可惜随着老房子拆迁,这些童书最后都不知所终了,。

等再长大些,我上小学的时候,路桥百货公司建了个图书室,父亲经常会借阅几本武侠小说带回家。放暑假的时候,完成一天的作业,搬一把躺椅坐在“道地里”,翻看《碧血剑》、《楚留香》、《射雕英雄传》,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日子。如果是上学的时间,父亲会把借来的书藏起来以免影响我们的学习,但是我们总有办法找到,在五斗橱里,在凉席下,在楼梯间,像做贼一样偷偷地看,看完之后再悄悄放回去,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这种偷读的快乐,可以记忆终生。

因为从小受父亲影响,我喜欢阅读,也擅长文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工作后也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自从有了儿子,更是时时注意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将这阅读的爱好代代相传下去。

 当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起30多年前的八十年代,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小时候家里的书架上也没有几本藏书,更没有亲子阅读的概念。我从2009年5月开始正式接触亲子阅读的概念,一年时间,陆续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买了将近500本童书。遇到六一儿童节、圣诞节、元旦、新年和儿子生日,都会选择书作为礼物可以说,家里的每一个房间,卧室、书房、客房、客厅,甚至是卫生间都有书架,只要是儿子够得到的地方,都会放几本书,方便儿子随时随地取阅。我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偷读”,早已时过境迁,一去不复返了。而这些童书,我可舍不得再丢掉了,跟儿子约好,等他将来也有了孩子,再留个他的孩子读,当做传家宝代代相传。

 孩子小的时候字认识不多,基本上都是我利用睡前时间跟他亲子阅读,可以说,儿子上小学之前,他所有的读物,都是我跟他一起亲子阅读过的。虽然这些童书大多是绘本,图片多而文字少,但是作为世界顶级大师的作品,很多内容是我们这些大人小时候都没接触过的,因此不光孩子感兴趣,我自己读起来也津津有味,相当于跟着儿子重新经历了一遍无忧无虑的童年。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之后,可以自主阅读了,慢慢地我们父子的阅读不再同步,但时不时的,我会给他推荐几本好书,引导阅读。比如最近,我给上四年级的儿子推荐的,是钱穆先生的经典之作《论语新解》,每天利用早起的时间,读上一段,然后逐字逐句讲解给他听。听着儿子朗朗上口背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仿佛时间倒流,又回到了童年时,父亲要求我们背诵好词好句的那个夏日午后……

(作于2014年父亲节前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