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晓剑书情201412——阅读木心,接续消失的文学回忆

$
0
0

阅读木心——接续消失的文学回忆

 

阅读木心,是2014年阅读生活的重头戏,虽然严格意义上,这并不算是木心的作品,直到木心先生3年前去世的时候,这厚厚两本的《木心文学回忆录》,还只是陈丹青先生手写的五本听课笔记,根本没有出版的计划。木心先生当然不会承认这是他的作品。

但阅读这本书,当然是在阅读木心。《木心文学回忆录》,可以说是木心“述而不作”的一部巨著。三年前的20111221日,木心在浙江桐乡走完他传奇而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一生,他的弟子陈丹青在时隔一年之后开始整理当年在纽约听他上课时记录的厚厚五本听课笔记,成为这上下两卷的《木心文学回忆录》。陈丹青的“后记”当中,详细介绍了25年前,木心在纽约为一群中国画家开讲世界文学史的点点滴滴。他似乎相信,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挚爱文学,于是在异国他乡,在各人的寓所辗转一讲就是五年。他那没有腔调的讲课,他临场的细谈,都一一记录书中;他所参考的郑振铎的《文学大纲》,每每有所本而另有精彩的阐发;他的阅读记忆庞大而又惊人,正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这一切,现在都已荡然无存,就像25年前的那些课程,因为木心的坚持而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一段录音,只留在木心的文学回忆中,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陈丹青评价木心“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如果不是因为陈丹青的整理和大力推荐,如果不是因为这本《木心文学回忆录》,这个本名叫孙璞的浙江桐乡乌镇人,还要沉寂多久,才能为大陆的普通读者所知?

陈丹青整理的课堂笔记,好处是通篇没有“我”,读这本《文学回忆录》,仿佛就是坐在台下听木心讲,一直讲。陈丹青记录下来的都是木心讲课的原话,短句,精炼,但是真知灼见不时闪烁其中,如“文学是人学”,“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在谈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时,总结成一句:“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

因此,阅读木心,可以听到赞美一个人的所有动人词汇,木心对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先贤都推崇备至,如对比老庄,木心认为:老子是阿波罗式的,冷静观照,光明澄澈;庄子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庄子是享受的;老子内敛克制,以少胜多,以柔克刚,庄子外溢放射,意多繁华,傲慢逍遥。读这些虽然是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是不是也很过瘾?如评价莎士比亚,说他是仅次于上帝的人,正因为仅次于上帝,所以比上帝可爱;如他评价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先导、代表、象征——孟德斯鸠,用了四个形容词:明朗、平衡、通达、纯良,一个纯良的人,入世就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这样精彩的评语全书中俯仰皆是。

阅读木心,可以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见贤思齐。木心热爱文学,他知识的渊博,让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惊叹不已。在他历时五年的课程中,当他谈起中国的文学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并不陌生,读来如沐春风,所有他的文学回忆,同时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学记忆;而当他谈起西方文学,特别是谈到波斯文学和阿拉伯文学时,对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数家珍,我能做的只有目瞪口呆了。因为以我的见识,只听说过波斯文学的代表作《鲁拜集》和阿拉伯文学的杰出代表《一千零一夜》,至于其他作家,则根本无从听闻,在木心面前,真是连当个小学生都不够格。而这些作品,少年木心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大量阅读,这文化的断层,多么可怕!古人说: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木心信手拈来,引用得多妙!

阅读木心的过程中,看到施耐庵的一段话很有意思。“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遥想木心当年在纽约开课,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让人心生向往。可惜当年木心坚持不留下照片,不留下录音,也没有打算公开出版讲课提纲。如果没有陈丹青先生的“自作主张”,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会不会就跟着他走入坟墓,将这文学的记忆永远带入另一个世界?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在陈丹青先生的这篇后记面前,其实任何评论木心的语言都是多余的,因为这上下两卷厚达一千多页的《木心文学回忆录》已经摆在面前,文字自己会说话,不需要我喋喋不休,但是我又多么想把阅读木心的感动记下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阅读木心,认识木心!

谨以此文,纪念木心先生逝世3周年。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