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最后一天,在百忙之中,照例来整理发布全年的书单,盘点这一年购买和阅读过的好书。
我的年度书单,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最后一天都会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一年阅读过的好书清单;2012年10月开始用纸笔记录每日的阅读笔记,年度书单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陆续增加了年度致敬作者和出版人等内容。2014年开始,每月晓剑书情都会汇总当月的阅读数据,包括阅读的书目,购书的数量,发表文章的情况,领取稿费的情况,为年底整理回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致统计了一下,2014年手不释卷,共读过75本各类好书(详细书目附后),杂志若干,购买、获赠215本好书和各类杂志,在台州晚报发表十篇书评文章,领取稿费600元,每月在新浪博客更新当月书单,全年记录和整理的读书笔记超过30万字,大致按照年初制订的阅读计划和写作计划,顺利推进。
盘点这一年,个人推荐的十大好书为:王蒙的《这边风景》、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李霖灿的《天雨流芳——中国艺术史二十二讲》、李怀宇的《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钱穆先生学术年谱》、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陈丹青的《木心文学回忆录》(上)、蒋勋的《梦红楼》等系列作品、田家青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这份书单,可能跟年终各大榜单推荐的年度好书有很多出入,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有些书主流媒体觉得好,不一定是我的菜;我喜欢和推荐的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推荐这十本书,是因为正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跟一本好书相遇,或者启发了我的北京之旅,或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或者通过阅读其中的一本好书,重新认识一位作家,延伸出去阅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从中收益。
年度致敬作者有五位:蒋勋、王世襄、川濑敏郎、周作人、木心。
蒋勋,从2011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我的年度致敬作者名单中,今年还有他的一席之地。回顾这一年的阅读生活,每个月的关键词,都有蒋勋老师的名字,这一年陆续读过他的作品有:《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九歌:诸神复活》、《新编传说》、《手帖:南朝岁月》、《品味四讲》、《吴哥之美》、《讲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的罗浮宫》、《微尘众》、《梦红楼》、《美的沉思》等。通过阅读蒋勋,又延伸出去阅读他的老师李霖灿的《天雨流芳——中国美术史二十二讲》,再延伸出去阅读英国人苏立文教授的《中国艺术史》,可以说环环相扣,精彩纷呈。阅读蒋勋的同时,我也学习做一个善述者和喜舍者,把阅读蒋勋的感动与收获跟更多的朋友分享。继去年年底在台州图书馆的市民书友会上分享阅读蒋勋的话题后,今年在台州千禧书店第三期的千禧读书沙龙和单位内部的秘书论坛上,又相继讲了两次蒋勋,主题分别是:“阅读蒋勋,回来做自己”、“阅读蒋勋,做一个有情怀的人”。至少在我身边的朋友圈,掀起了一个阅读蒋勋的小小热潮,也带动了蒋勋作品在台州的销售,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蒋勋,了解蒋勋。
王世襄,其实是通过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的《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专刊来开始了解他的。三联生活周刊是我非常欣赏的一本杂志,这一期的专刊,通过采访王老身边的朋友的故事,在百年诞辰的时刻,全面而又立体的了解这位收藏大家。延伸出去,又阅读了他的弟子田家青写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他的朋友朱家溍写的《故宫退食录》、他的朋友张伯驹的《烟云过眼》、他自己的代表作《明式家具珍赏》、沈从文的《沈从文说文物》、《沈从文说书画》,还有《文物天地》某一期的“王世襄藏品专刊”、荣宏君的《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了解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前辈大家。通过阅读王世襄,也促成了年中的人生首次北京之旅,跟着他的好友朱家溍的作品逛故宫和什刹海、拜访张伯驹位于什刹海的故居,读书行游两不误,不亦快哉。
川濑敏郎,是日本当代花道第一人。他的《一日一花》,用425种来自山野的花草,将禅宗的简素与自然、孤傲与幽玄、脱俗与寂静以及非对称的美学特性表现出来。阅读这本书,同时也是一年365天与美的对话。这本书深深影响了我这一年的业余生活,让我在茶道之外,开始俯身关注身边细小的美好事物,学着采撷路边的小花,如梅花、兰花、桃花、月季、蔷薇、铁线蕨、茶花,装点我的办公室,丰富我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我的快乐和感动。延伸出去,又相继阅读了袁中郎的《瓶花、瓶谱》、《日式花道》、扬之水的《宋代花瓶》等作品。在办公室分享阅读蒋勋的话题时,还将千禧读书沙龙茶讲座遗留下的一盆插花,通过自己的领悟,利用剑山插出属于自己的感觉。
周作人,是从两年前阅读《俞平伯年谱》开始重新认识他的,读完年谱,又买了《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看到两个前辈文人的文字往来和情谊。今年的阅读生活,不断与周作人照面,在杨小洲的《快雪时晴闲看书》中看到周作人,在陈子善的《看张及其他》中看到周作人,在钟叔河的《青灯集》中看到周作人,在余斌的《周作人》中又通过传记,更加完整的了解周作人,他在中国五四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地位,他和鲁迅兄弟俩的翻脸,他在抗战期间的变节,他的寿则多辱。一边读,一边又翻出止庵编的《周作人自编集》,看他当年留下的《自己的园地》、《看云集》、《雨天的书》、《夜读抄》等作品。钟叔河有个观点:人归人,文归文。我们不能因为周作人做过汉奸,就全盘否定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木心,是2014年阅读生活的重头戏,《木心文学回忆录》,可以说是木心“述而不作”的一部巨著。三年前的2011年12月21日,木心在浙江桐乡走完他传奇而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一生,他的弟子陈丹青在时隔一年之后开始整理当年在纽约听他上课时记录的厚厚五本听课笔记,成为这上下两卷的《木心文学回忆录》。陈丹青的“后记”当中,详细介绍了25年前,木心在纽约为一群中国画家开讲世界文学史的点点滴滴。他似乎相信,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挚爱文学,于是在异国他乡,在各人的寓所辗转一讲就是五年。他那没有腔调的讲课,他临场的细谈,都一一记录书中;他所参考的郑振铎的《文学大纲》,每每有所本而另有精彩的阐发;他的阅读记忆庞大而又惊人,正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木心文学回忆录》的上卷,我从9月份开始用了整整三个月读完,又生发出去阅读《圣经》、阅读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阅读汤显祖的《牡丹亭》、又引发我购买了八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五卷本的《木心作品二辑》,每当一套好书入手,作为读书人是最快乐的时刻。
阅读,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这一年,我从以下的几个报刊杂志收获了很多阅读的信息:《三联生活周刊》、《读书》杂志、钱江晚报每周日的“全民阅读周刊”、南方周末的“文化”版,微信朋友圈各路朋友分享的各路好书,特别是年底将近,各路媒体和出版机构都推出属于自己的年终书单,很多已经购入的,心有戚戚焉;很多没有听说过的,又蠢蠢欲动。一本书带出更多的好书,一个微信传播更多的好书,都值得铭记。
今年,继续使用“晒书房”的app,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所拥有的藏书才刚刚达到1100册,到了2014年的最后一天,这个数字是1274,也就是说,这一年登记入库的正版书籍有174种。我说174种,是因为很多成套好书,都只有一个刊号,因此实际购入的册数当然不止这个数。统计了一下,一年过去了,使用“晒书房”的人越来越多,身边很多朋友都加入了这个队伍,因此我的排名也从去年的浙江省台州市的第一位退居第五位,说明同好越来越多,也是一件可喜的事。
我喜欢读书,喜欢阅读带给我的快乐。通过整理书评,把阅读的感受整理成文字发表在报纸和杂志和博客上,可以把一本好书推荐给更多的人。去年年终的时候,曾订立来年计划,争取在忙碌工作之余,每个月都有书评文字见报,一年过去了,在台州晚报陆续发表了10篇书评文章,勉强算是完成了预订的计划,也值得可喜。
今年的阅读生活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在黄祥云、赵宗彪、张广星等大哥的热情支持和推动下,台州千禧书店的老板朱啸文重镇旗鼓,易址台州市总工会大楼一楼重新开张营业,“段王爷”王炳华兄更是不遗余力,热情组织了十期的千禧读书沙龙,在台州聚集起一帮喜欢书热爱书的朋友,通过读书沙龙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获益良多。一家好的书店提供书籍供读者阅读,一家伟大的书店提供场地让大家认识彼此。千禧书店自2000年开张,明年就要迎来15周年的纪念日,对身边这家硕果仅存的民营书店,唯有继续支持,一如既往的支持。
就像周国平说的,如何在这个无趣的时代活出真趣味,关键是要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对我来说,阅读就是最大的爱好,在书本的世界畅游,也是最大的快乐,告别2014年,希望即将到来的2015年,能读到更多好书。《晓剑书情》的出版计划,能有突破性进展。
附:全年书目详单
2014年1月:阅读蒋勋的《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和《九歌:诸神复活》,王鼎钧的《碎琉璃》,TANGO的《睡不着》,电子版的《小窗自纪》,订阅的《读库1400》和《读库1401》,《读库》订户赠品高马得的《蛮情歌》,国外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兹比》、订阅的《读书201401》;购书和杂志12本(册),获赠《台州丛书甲集》和《台州丛书乙集》共9部,在台州晚报发表文章一篇,领取稿费50元。
2014年2月,阅读蒋勋的《蒋勋说文学》,王蒙的《这边风景》(上),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在读的有朱天文的《淡江记》,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何怀宇的《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三联生活周刊的《最想念的年货》专辑,购书10册,购杂志1册,在台州晚报发表一篇书评。
2014年3月:阅读日本人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我们俩的故事》,李怀宇的《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孙康宜主编的《张充和诗书画选》,蒋勋的《新编传说》,维一的《我在故宫看大门》、夏志清的《人的文学》、梁漱溟的《忆往谈旧录》、《读书》杂志2013年第3期、张大春的《大唐李白》等,购书10册,发表文章一篇。
2014年4月:阅读林文月的《京都一年》,阮义忠的《失落的优雅》,李霖灿的《天雨流芳——中国艺术史二十二讲》,《读库1402》,《瓶花史、瓶谱》,《知日·日本禅》,《氧气生活》杂志、《中国收藏》杂志,购书10册,购杂志8册,获赠作者签名送书2册,领取台州晚报稿费150元,《新台州》杂志稿费50元,在台州晚报发表书评一篇。
2014年5月:阅读李霖灿的《天雨流芳》、龙应台的《目送》、三联生活周刊的《马尔克斯专刊》、《茶之道专刊》、《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专刊》、王迎新的《吃茶一水间》、何伟的《奇石》、白落梅的《陈迹·新欢》、知日的《日本料理之魂》、《钱穆先生学术年谱》、《读库1402》、阮义忠的《想见看见听见》等。当月购书13本,购杂志和过刊8册,完成读书笔记3万字。
2014年6月:阅读《钱穆先生学术年谱》、仓冈天心的《茶之书》、张伯驹的《烟云过眼》、《三联生活周刊》“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专刊”、村上春树的《和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傅宁军的《吞吐大荒:徐悲鸿寻踪》;陆续在听的讲座有蒋勋的《中国美术史二十四讲》、吕世浩的《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当月购书8册,获赠2册,购杂志8种,有《中国收藏》、《三联生活周刊》、《读书》、《文物天地》、《城市画报》、《小说界》等;当月发表文章一篇,收入稿费230元。
2014年7月:阅读村上春树的《和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张伯驹的《烟云过眼》、胡洪侠的《书情书色》,沈从文的《沈从文说文物:书画篇》,蒋勋的《手帖:南朝岁月》,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第一部《南方有嘉木》,傅宁军的《吞吐大荒》,贺友直的《走街串巷》小册子,《你没有见过的历史老照片》,《读库1403》,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南方人物周刊》杂志,《读书》杂志,当月购书13本,获赠书籍两套,分别是《天台胜迹录》一套四册,柯健君兄的《海风唱》。在台州晚报发表书评文章一篇。
2014年8月:开启了人生首次北京和山东之旅,相继去了北京故宫、前门大街、颐和园、北京大学、什刹海、国子监、孔庙、琉璃厂、恭王府,山东的大明湖、趵突泉,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阅读野岛刚的《两个故宫的离合》,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第二部:不夜之侯》,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V.S.奈保尔的《大河湾》;在读的好书有:朱家溍的《故宫退食录》,吕世浩的《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邓小平年谱》、《邓小平时代》、万象编辑部的《书与书话》。当月购书14本,购杂志3本,在台州晚报发表书评文章一篇,领台州晚报稿费100元。
2014年9月:阅读田家青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陈丹青整理的《木心文学回忆录》,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傅月庵的《生涯一蠧鱼》,安妮宝贝的《得未曾有》,蒋勋的《品味四讲》,刘绍铭的《到底是张爱玲》,谢其章的《书蠹艳异录》,唐鲁孙的《什锦拼盘》,萧红的《呼兰河传》。当月低价购书23册,购过刊杂志3本,听了两场讲座,自己主讲了一次讲座,一一体现在当月的书单中,文字记录有将近2.5万字。
2014年10月:阅读金耀基的《敦煌语丝》,陈丹青整理的《木心文学回忆录》、谢其章的《书蠹艳异录》,唐鲁孙的《老古董》、杨小洲的《快雪时晴闲看书》,蒋勋的《吴哥之美》、扬之水的《香识》、蒋勋的《微尘众》和《梦红楼》、《碧山》杂志。当月购书12册,购杂志7册,获赠好书2册;当月在台州晚报发表一篇书评文章,领取稿费160元;在椒江实验小学开了一次“亲子阅读”的讲座,开始听蒋勋老师的“西方美术史二十四讲”系列讲座。
2014年11月:阅读余斌的《周作人》,陈丹青整理的《木心文学回忆录》(上),蒋勋的《吴哥之美》,森友治的《家庭日记》,在读的有:方继孝的《旧墨三记》,何伟的《奇石》,王实甫的《西厢记》,荣宏君的《烟云俪松居—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扬之水的《宋代花瓶》,读库《1405》,《达芬奇笔记》,《杜拉斯影像记》,英文原版小说《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当月购得《莎士比亚全集》、《木心作品二辑》等好书9种20本,图书馆借阅好书3册,在台州晚报发表书评文章一篇,在单位主讲“阅读蒋勋”讲座一次,在千禧书店旁听讲座两场,酝酿一波三折的《晓剑书情》出版计划。
2014年12月:阅读木心的《爱默生家的恶客》、三联生活周刊“香之道专刊“、《何松山水新作选》、谷林的《上水船甲集》、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S》、钟叔河的《青灯集》、”油葱饼大姐“赵林的《蚁群》。当月购入讲谈社出品的《中国的历史》一套十卷。还有其他好书若干尚未统计。收到台州晚报稿费90元,在路桥宏伟学校当了一次义工老师,分享我的阅读经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