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跟着书本去旅行——2016年江浙沪文创之旅全记录

$
0
0

今年春节,不出远门,计划在江浙沪一带转转,跟着书本去旅行,看看向往已久的书店,美术馆,剧院,博物馆,名人故居。具体行程计划如下:

D1.大年初一,早饭后从台州出发,去乌镇西栅景区(325公里,四个半小时),午饭后游览乌镇剧院木心美术馆,晚上欣赏西栅夜景,晚赴嘉兴,住嘉兴;    D2.大年初二,在五芳斋吃早饭,结束后从嘉兴出发赴上海(107公里,1小时40分),参观浦东陆家嘴正大广场的哈利波特展,上海淮海中路上的MUJI书店,晚上入住淮海中路494号的Mephisto二手书店(376元);

D3.大年初三,上海出发去苏州,参观苏州博物馆,诚品书店,晚上入住锦江之星苏州园区东环路酒店(214元,距离诚品书店7公里)

D4.大年初四,在苏州,继续参观诚品书店,韩寒的“一个”展,结束后赴海宁,入住海宁海洲大饭店(五星级,同程网预订398元,含双早

D5.大年初五,在海宁参观徐志摩故居,在盐官参观王国维故居,金庸书院,结束后赴宁波宜家,晚饭后返回台州,结束春节江浙沪文创之旅。

第一站:乌镇木心美术馆

春节长假的第一站,来到乌镇西栅景区,专程探访木心美术馆。去年春节来东栅寻访木心故居纪念馆的时候,得知木心美术馆将于2015年11月在西栅开馆,就开始期待,这次春节长三角文创之旅,第一站就选了这里。

木心美术馆的主题其实就是“风啊,水啊,一顶桥”,去年11月开馆之后,通过各家媒体的报道,早就不陌生了,这次身临其境,不过是近距离看看木心先生的手稿,看不远万里从德国过来的尼采手稿,看木心美术馆里巨大的文学回忆录的书墙。近距离接触,才发现木心先生的画作尺幅小得惊人,很多画作印刷后看起来挺长挺大的一幅长卷,实际上只有一只手指那么宽,如果不来现场,还真没法理解先生当年的画作,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画的。进到图书馆,儿子看着满架的书籍和中外文学家的肖像,一一和我细数,并抽出架上的一本《文学回忆录》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春节长假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坐着,躲开室外的汹涌人潮,躲在木心先生的文学世界中,看着室外的枯山水,看着太阳的光线一寸寸西斜。

第二站:乌镇剧院

春节之旅的第二站,跟着王南和袁牧合著的《乌镇剧院:并蒂》,专程造访和木心美术馆一水之隔的乌镇剧院。

其实一进入西栅景区,第一个见到的建筑就是乌镇剧院,通过栈桥,移步换景,乌镇剧院的身姿渐渐展露在眼前,大年初一,乌镇景区的游客如过江之鲫,大部分游客只是停留下拍个照,就匆匆而过了,他们不会知道,我们可是专程来的。

参观完木心美术馆后,我们绕道前往乌镇剧院。因为读过《乌镇剧院:并蒂》,对并蒂莲造型的剧院,老船木打造的冰裂纹木格栅和京砖层层叠加的外墙,已经很熟悉了。绕剧院一周,正不得其门而入,正好看到有工作人员从侧门出来,说明来意,还拿出书本好说歹说,总算同意我们进去参观,但仅限号称金蛋和银蛋的大厅,内场因为没有灯光,没法参观。饶是这样,也算不虚此行了。

匆匆绕场一周,充分感受下午的光影在大厅变幻的戏剧色彩。出来以后,又回到正门位置,近距离触摸老船木和京砖的质感,感受斜开门的匠心独具,感受阳光在水面投下的倒影,在夕阳的照射下,拍了很多照片,充分享受设计师姚仁喜建筑作品的神韵。

等会儿,等华灯初上时,回来再感受一下夜色中的乌镇剧院。这美的像一场梦一般的华丽剧场。

第三站:乌镇西栅夜景

桨声灯影里的西市河,美不胜收。参观完夕阳西下的乌镇剧院,天色渐晚,步行在西栅大街,街一边水一边,仿佛回到童年时的路桥老街。正月初一,大街上也是人头攒动,原本想住在沿河的民宿,到处客满,绕了一圈,等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乌镇剧院又蒙上了一层璀璨的光彩。

台湾设计师姚仁喜一直认为,光影也是建筑的一种材料。在夜色降临后,返程时重走一遍栈道,隔水相望,整个主剧院灯火通明,照得金蛋更加耀眼夺目;砖墙的夹缝中也精心设计了灯光,使得一片片砖墙之间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光带。令剧院更加美不胜收的,是环绕剧院的一池碧水,将本已璀璨夺目的剧院整个倒映其中,发光的并蒂莲瞬间“倒映成三人”,这是整个乌镇夜色中最美的篇章。

此时,吹来一阵清风,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剧院金色大厅的倒影中那千百条冰裂纹随着水波扭转、摇晃,更加如梦似幻。这也符合剧院乃至整个西栅景区的梦幻气质。只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经过它的面前,又有多少人能驻足欣赏,了解建筑师姚仁喜的一片苦心?

美得像一场梦一样的乌镇剧院,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1990年代他任桐乡市长助理时,启动修复了破败不堪的东栅景区,大获成功,有了资金和经验,于是又大胆启动了西栅景区的整体重建工作,亲力亲为,历时多年,打造了一个水乡版的“楚门的世界”。在他的主持下,通过多年努力,成功迎回在异国漂泊多年的游子木心,并成功举办了乌镇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活动。

其实乌镇跟我的老家路桥十里长街非常像,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路边有水,水上有桥。如果路桥老街当年在改建时也有一位像陈向宏这样的总设计师,大手笔,高起点规划,甚至像西栅景区一样全部推到重建,我们路桥是否可能比乌镇更好?说不定世界互联网大会花落路桥这座商贸重镇也未可知。

历史不可假设也不可重复,我们现在正在规划打造台州大剧院,能否借鉴乌镇的经验,请来国际知名设计师,打造富有台州特色的地标建筑?如果一座世界级的剧院能矗立在市民广场,也对得起即将消失的公共绿地了。也许这只是我这个读书人的痴人说梦,但乌镇剧院的建造,不就是一场梦的落地生根吗?

第四站:嘉兴朱生豪故居

大年初一夜宿嘉兴,嘉兴是小姨子的婆家,连襟老龚很客气,每次江浙沪之旅,都将嘉兴作为中转站,居然没有好好在嘉兴停留过。这次跟着《读库1502》,带家人逛逛位于酒店附近的朱生豪故居。

朱生豪故居系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位于嘉兴市西南湖之滨、通济河岸的东侧(东米棚下14号),今为梅湾街历史街区东片,主楼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

《读库1502》中,有一篇安俊写的《莎翁东游记》,介绍的是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译著经过。莎剧中的三十六部首次出版于1623年,随后,世界各国的学者都争当译莎人,译介评述其作品,传播莎翁文明之火。中国曾有六代“译莎人”,包括第一代的林纾(林琴南),第二代的田汉,第三代则有曹禺,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等大名鼎鼎的译本。

谈到朱生豪,作者先从位于嘉兴的朱生豪故居谈起,介绍了朱生豪的生平,在之江大学求学时与宋清如因诗结缘,相识相知的爱情故事。朱从1935年开始收集莎剧各种版本、诸家注释和有关资料,还研究表演艺术,为翻译莎剧做足了功夫。据说朱译莎剧目的有三:一是将译著献给夫人,二是将译事当做摆脱迷茫之良药,三是赤子般的拳拳爱国之心。从1937年到1941年,他的译著心血两次被日本人所毁,但是身居陋室不改其志,又重振旗鼓,在1943年到1944年的两年时间里,共译出悲剧、杂剧及历史剧三十一部半,年底因肺结核、肠结核合并症,英年早逝。1947年,民国四元老之一的李石曾执掌上海世界书局,据朱译手稿排印《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辑共二十七种,此时朱生豪已故三年,之后他的夫人宋清和用余生整理他的作品并陆续出版。

作者安俊在大学时期借助图书馆藏书之便,比较各译本之间的差异,给出的结论是:他人译本匠气十足,神韵全失,将日月之辉译成米粒之微,而朱生豪译本文词华瞻,藻采缤纷,文字里有一股热情在。他是用全副力气和整个心灵在译,他把日月译上了天空,把伟大译入了历史,让我们得以瞻仰日月之辉,受其沐化,使我们能够走入历史,不走味地阅读经典。

读了这段文字,再实地寻访朱生豪故居,突然想起,愧对书架上这套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全集》太久了。当时读《木心文学回忆录》,受他对朱生豪译本的推崇,买下这套八卷精装版,计划年初开读,一晃一年就过去了。争取今年,以寻访朱生豪故居为契机,慢慢享受这套经典名著。  

第五站:上海mephisto书店

大年初二,结束在嘉兴的旅程,我们驱车前往上海。继续跟着书本的旅行。在计划江浙沪文创之旅的时候,在微信上看到有可以住在书店的活动,一眼就看中了位于上海繁华地段淮海中路上历史建筑内的Mephisto二手书店,在“小猪短租网”APP上跟店主沟通,刚好初二还有房间,马上联系下单。

从嘉兴过来,导航顺利找到,联系店主,拿到钥匙,一打开房门,整个房间洒满阳光,到处都是书架和书,正是我想要的理想居所。这个假期,跟着书本去旅行,来到这里,也是一种和书的缘分吧!

第六站:哈利波特上海巡回展

计划江浙沪书本之旅时,儿子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在weekly周刊上看到的展览资讯,2015年12月5日在上海开幕的哈利波特全球巡回大展。儿子是不折不扣的哈迷,七本哈利波特的书,起码看过三遍,所以这个新年愿望,一定要满足。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上海站,是世界巡回第13站,位于春节期间人山人海的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正大广场九楼,从地铁二号线出站,在东方明珠的天桥上远远就能看到巨大的海报。因为是国际性的展览,门票并不便宜,大人170,学生130,一大一小就要300元。进入展厅,仿佛进入了电影中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所有电影中的道具,戏服,魔法生物,甚至电影中哈利波特的眼镜,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餐厅大门,火焰杯,都被原封不动从美国运过来,配合循环播放的电影片段进行实物展示。儿子边看展览,边跟我介绍书本中的人物和场景,大呼过瘾。现场还有游戏环节,有“魁地奇”比赛的投球游戏,儿子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努力了将近十次,终于一次性将一个球投进两个框。

读书行游两不误,这就是跟着书本旅行的最大乐趣。

PS:纪念品真的好贵,一个小小的哈利波特纪念章,就要将近80元。

第七站:上海MUJI BOOKS

到上海,儿子最想去的是哈利波特展,我最想去的则是去年12月12日刚刚开业的MUJI BOOKS。

位于淮海中路755号的无印良品旗舰店,跟我今晚入住的mephisto城市书店只隔着两条街的距离,晚上从正大广场打的回来,直奔向往已久的MUJI BOOKS

知道MUJI BOOKS,是因为读库老六的微信,无印良品要在上海开旗舰店,非常欣赏读库出品的NOTEBOOK,大量进货,陈列在店里销售,果然,一进门就发现了读库的专架,旁边就是无印良品的衣服,日用品等等,与其说这是一家MUJI BOOKS,不如说是一家有书籍出售的无印良品生活旗舰店更合适,在这里,读库的书,包括其他的各类书籍,只是无印良品推崇的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书本和衣物,日用品,完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旗舰店分楼上楼下三层,位于上海品质最高的商业圈淮海中路上,地铁13号线出站即到,交通也非常便利。但说实话,无印良品的人气比一街之隔的优衣库旗舰店高多了,但是单品价格,也比优衣库贵多了。

回到第五站②上海mephisto城市书店

春节江浙沪文艺之旅,在上海预订的住宿之地,也离不开书,居然可以住在一家很有特色的二手书店。中午赶到上海后就先办入住手续,一进房间就被惊艳到了。

安顿下来以后,按照原定计划,去了哈利波特展和MUJI BOOKS,回到房间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洗漱完毕,可以好好打量这个独具特色的书店+民宿。

这其实是淮海中路的一处老房子,楼下就是车水马龙的上海最高端的商业中心,但是进入房间,书香气迎面而来。房间不大,大概80平米,朝南的是一间大客厅,被主人改造成一个二手书店,朝北的一间是一个卧室,可以接待客人入住。整个房间到处都是书架,到处都是书,大部分是文史哲的书籍,西方作家的经典作品,很多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初版初印本,定价不过几毛钱,书页大多已经泛黄,非常符合老上海和二手书店的文艺气质。这些作家的大名,正月初一在木心美术馆巨大的图书馆墙上都见到过名字,儿子对其中一些作家不熟悉,在这里都能找到他们的代表作。难道是冥冥之中,木心先生引领我们至此?

晚上9点多,书店老板也赶过来了,坐下来聊了一个多小时,相当愉快。老板在媒体工作,留着长长的马尾辫,一看就是个文化人。他说自己和“一条”的徐沪生等人都是同学,曾经都在《外滩画报》工作,一直以来就有开一家书店的梦想,去年和广东的一个朋友一起合伙在淮海中路租了这间房子,一个月1.2万的房租,通过前书店后客房的书店+模式,基本可以实现以客房养书房的梦想。

听书店老板说,他最近在附近的法租界租了另外一套花园洋房,有四个房间,也准备改造成书店+民宿的类型,1600的价格,可以住四户人家,下次过来可以再体验一下!

第二天一早起来,家人还在睡觉,在书店巨大的书架上挑了9本中意的好书,其中七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音乐类书籍,发短信给老板,请他算好书的价钱,直接支付宝转账就完成买单的手续了。这就是住在一家书店的好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第八站:苏州博物馆

大年初三,春节江浙沪文创之旅,离开上海前往苏州,继续与书的旅行。

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出城巨堵,100公里不到的路程,开了足足两个半小时。先到酒店住下,不敢再开车前往景区,于是选择将车子停下,在酒店门口换乘公交车前往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至少已来过三四趟,去年春节时参观的“六如真如——唐寅书画大展”,印象非常深刻。今年看三联生活周刊的介绍,得知已换成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特展,充满期待。没想到功课没做足,到了苏博才知道,这个特展早已经结束了。

没有了仇英大展,苏博的展品都是前几年看过的老宝贝,于是和儿子边走边逛,跟这些老朋友再打个照面。总体感觉,今年春节期间的苏博,布展没有去年用心,难道是换了馆长,还是不对我的胃口?

但是苏博照例是人山人海,门口排队的长龙都快排到路口了,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伍,参观只转了一个多小时,从已经沦为出口通道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出来,匆匆结束了今年的苏博之旅。

第九站01:苏州诚品书店

江浙沪文创之旅,初三晚上,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苏州诚品书店,果然不负所望,逛了将近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带来的美好感受,无法一下子用言语来形容,请容我先静一静!

第九站②:苏州诚品书店    这次春节江浙沪文创之旅,苏州诚品书店是充满期待的一站,也是令人惊喜的一站。

正如苏州诚品的设计师姚仁喜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的,“诚品不止是一个商业空间,也不止是一个文化空间,它包含所有——诚品不需要被定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将诚品和书店紧密结合在一起,到了苏州诚品,才深刻理解了姚仁喜的这番话。

大年初三下午,参观完苏州博物馆,我们坐公交车回到酒店,驱车前往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诚品。离开人潮汹涌的老城区,来到开阔的金鸡湖畔,视线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一轮红日正隐没到金鸡湖畔的地标建筑“大裤衩”背面,令人印象深刻。

而同样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诚品,可没有这么高调,因为到的时候已是傍晚,到处都是车,我们在路边看到有车位,赶紧停下来,歪打正着,从诚品的正门来到了里面。

一进门,抬头看到的就是在网上见过多次的标志性的大楼梯。 建筑师姚仁喜认为,一个空间的戏剧性设计很重要,楼梯不仅仅只是一个通道,其实这也可以是一个演讲的地方,一个表演的空间,或者用来做装置艺术,或者do nothing。这个楼梯本身就很好看,右侧排列着从1989年台湾第一家诚品开业(正好也是姚仁喜的设计作品)以来所有推荐的年度好书的书名。很多人在台阶上休息,或者拍照留念,成为他人镜头中的主角或配角。而且,这个楼梯把诚品书店在上面这件事情讲得很清楚,不需要人们走到电梯前面看指示牌才知道诚品书店在三楼,再按「3F」上去——在设计师看来,那可没有戏剧感。

但考虑到是一家人出游,要充分照顾家人的感受,我们并没有选择拾级而上直奔书店,而是从旁边的电梯下到地下一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上逛。这时,才充分理解设计师的话,诚品不仅仅是书店,也不仅仅只是商业空间,它真的是无所不有。地下一层是个巨大的空间,中间是中庭,旁边有各类设计师的原创设计作品,还有“诚品采集·苏州”的专题展示馆,展示各类苏州本土设计师的创意作品,如吴门四家的文创产品,苏绣、桃花坞年画、甚至一把扇子的制作,等等。每件物品都设计精良,包装精美,这些美物,让人不由自主都想要拥有,让人感叹,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九站③:苏州诚品书店

诚品,当然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创的市集,更是一家书店。 一个城市的气质,离不开阅读,离不开有品质的书店。这也是我此行的意义所在,通过跟着书本的旅行,让大家发现,原来阅读的生活可以这么美。

参观了地下空间和一楼的系列设计师品牌专柜,回到正门大楼梯的位置,拾级而上,一种崇高感油然而生。设计师姚仁喜认为,空间的想象需要一种镜头感,像电影中的镜头移动。你到一个好地方,会觉得:这个地方太好拍了!你一进来,看到一座大楼梯,有三个主要的平台,可能会看到人走上去、走下来,又有人从二楼横穿、消失,三楼又有一个平台。所以,这是一个很精彩的空间。

到了二楼平台,右手边是创意文具展厅,开始出现文创产品和书的完美结合,比如在一个日本设计师的茶碗旁边,放的就是日本作家赤木明登采访日本的手工艺人的《造物有灵且美》;在美食书籍的旁边,可以售卖各类书中提及的地方特色伴手礼;在旅行书籍专柜,可以陈列旅行箱,望远镜等旅行用品;在音乐柜台,可以放《黑胶圣经》等书,也可以播放李宗盛的黑胶唱片,甚至连黑胶唱机都有得卖;卖《霍比特人》的DVD架子旁,可以放一本国外的原版画册,详细介绍一部好电影从构思到成品的全过程。我一直设想开这样一家书店,通过一本书,可以展示书中提到的所有周边产品,MUJI BOOKS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诚品书店则做得更完美。

从二楼出来,通过楼梯上到三楼,这才真的像进入了书的天堂。迎面就是“本月诚品选书”的巨大书墙,陈列近期推荐的好书。这里是诚品书店的重头戏,展示的大部分是台版的好书,普通读者九折,有会员卡可以打八五折。我所喜欢的蒋勋,阮义忠,焦元溥等台湾作家的作品频频入眼。而且书店的专题分得很细,人文类,建筑类,美术类,书法类,音乐类,都能按图索骥,很容易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店内还提供了大量桌椅,可供读者逛累了坐下来休息,好好翻一本中意的书。

在诚品,书不等于商品,时间不等于金钱,空间不等于商铺,而读者重新回归成为人。这是我此行诚品之行的最大收获。

第九站④:苏州诚品书店

跟着书本旅行,来到苏州诚品,仿佛时光就停滞了,初三晚上逛了一个晚上还意犹未尽,初四原本计划去留园、虎丘、寒山寺转转的,但想着景区里汹涌的人潮,想想就害怕,还是再去一次诚品,深度体验诚品书店的美妙世界吧!

上午十点,再一次驱车来到金鸡湖畔的苏州诚品,地下停车场通道已经关闭,道路两边更是车满为患,中午吃饭,热门餐厅的排队时间起码要两个小时以上,诚品的人气可见一斑。

白天来和晚上来,诚品的味道又完全不同了,整个建筑布局由两座塔楼和一座群楼组成,好像一个巨大的T字,在T的一位置,建筑师设计了一条大楼梯。沿着楼梯拾阶而上,可以充分感受姚仁喜设计的书店空间的美妙之处。大楼梯是路径,把人带上去,到达一个有光的广场,在三楼的玻璃穹顶下,人潮再分散出去,流向发生艺术活动的展演厅(目前正在展出的是韩寒的“一个”展)、能望见湖光的餐厅和露台,以及诚品书店。

在三楼书店,每个书柜前都挤满了人,台版书和大陆出版的书和谐共处,历年的“诚品选书”,都有一个书架来专题展示。书的分类清晰,包罗万象,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书的天堂。

就像诚品书店的书墙上的一段文字说的那样,广义而言,游逛一家书店,本身也许更是一种深度的阅读——阅读的不只是书,还有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空间、场所,你必须专心,眼、耳、舌、身、意五感全开,不期而遇的萍水相逢,无法计划又充满意外。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逛书店」这个行为本身费劲,但正是这股随兴、缓慢与想象,恰恰象征了纸本阅读极其有趣之处。

带着耳塞,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漫步在书海中,心情无比愉悦,几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下午两点,餐厅还没轮到叫号,居然一点都不饿。精神食粮的威力可见一斑。三点多才吃午饭,该是告别的时候了。从书店出来,步行过一座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金鸡湖的美丽全景。在湖边坐下,看着水面上的波光,回味着一家书店带给人的深深震撼,这样美丽的书店,谁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呢?

第十站:海宁名人故居

大年初五,春节江浙沪文化之旅,临时调整行程,响应德宇兄的倡议,跟着书本来到海宁,我们当然不是冲着皮革城的,因为城里有徐志摩故居,盐官有王国维故居,还有金庸书院。

对于徐志摩,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他的“再别康桥”,是那么朗朗上口,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曾改动几个字,挥一挥衣袖,告别了杭大,不带走一片云彩。跟着导航来到徐志摩故居,好漂亮的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据说这里曾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的新房,陈列着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生平,仿佛走入的是一座民国文学史的博物馆,有手稿,有书信(其中还有一封写给台州大书法家任政的信),有当年他编过的《新月》,有他和林徽因一起接待过泰戈尔的老照片,等等。徐大诗人虽然只活了短短32年,但留个人间的确是一大笔文化的财富。参观他的故居才了解,那时候的人们对他的评价这么高,他自己英年早逝,但子孙个个成才,真是不容易。

位于盐官的王国维故居,是同行的德宇兄向往多年的文化圣地,位于盐官的西南角,很普通的两进院落,跟一代国学大师的身份不太吻合,在周边一片断瓦残垣中,更显寂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相信每个读书人都读过一二,他讨论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论,更是家喻户晓。先生虽然只活了短短五十年,就毅然选择自沉昆明湖,但他留下的十八卷《王国维全集》,可是留给后人的巨大文化财富。我2013年2月曾在千禧书店买过一本《王国维年谱长编》,看来是时候打开细读了。

参观金庸书院,当然是景仰这一代武侠文学大师,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多多少少读过几本。我在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借去临海看女友的机会,在临海广文路的旧书摊,陆续搬回差不多一整套金庸全集,已尘封在书架上多年了。这个暑假,等儿子小学毕业,准备引导他开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次,算是在他心里种下一颗武侠的梦吧。金庸书院是新建筑,没有太多历史的积淀,但是中国式的园林建筑,还颇为可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

春节长假到处都是汹涌的人潮,在金庸书院的花园里坐下,欣赏游鱼戏水,欣赏腊梅飘香,读一本金庸的书,就让我们在书中,开始一段快意恩仇的生活吧。

跟着书本去旅行之结语篇:购书随想

跟着书本的旅行,最大的好处,是碰到心仪的好书就可以买下来,放在后备箱,丝毫不用担心增加行囊的重量。都说雷锋同志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们家的江浙沪文化之旅,行程超过2000里,买的20多本好书也塞满了车子的后备箱。一一记录如下:

1.匠人,申赋渔著,定价66元(新书半价)

2.外国音乐在外国,陈丹青著,定价48元(新书半价)

3.论庚辰本,冯其庸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4月一版一印,标价8元(定价0.54元)

4.肖邦书信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一版一印,标价25元(定价1.60元)

5.李斯特论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北京第二次印刷,标价20元(定价1.10元)

6.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时代,罗曼罗兰著,三联书店1998年4月一版一印,标价10元(定价16.8元)

7.卡拉扬访谈录,东方出版社2004年2月一版一印,标价12元(定价22元)

8.音乐的魅力,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二次印刷,标价15元(定价2.15元)

9.《罗曼罗兰回忆录》,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二次印刷,标价20元(定价1.8元)

九本书折后150元,购于可以入住的上海mephisto二手书店。

10.木心诗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一版一印,定价49元,原价购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

11.生活月刊(别册:木心,告别与重逢),2015年12月刊,定价50元;

12.贝多芬传,译林出版社2014年9月一版一印,定价22.8元;

13.听橹小集,王稼句著,中华书局出版,定价22.8元。

分两次原价购于苏州诚品书店。

14.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第六次印刷,定价23元

购于海宁徐志摩故居

15.雪山飞狐,金庸著,广州出版社,2009年4月第四次印刷,定价20元

购于盐官金庸书院。

另有儿子买的书若干。

购书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想法,像一些名人故居的门票本身就不贵,售票处一般也有相关书籍卖,如果能以买书代替门票,不是也挺好吗?比如木心美术馆,就有先生的很多书卖,如果买一本书,就能免费参观,观众既有书本可以带回去留念,又能促进作品的销售,还能让好书相伴旅程,多好?再比如,书店+民宿,能否用购书款抵扣房费?这样书店提高了营业额,也能充分体现住在一家书店的特色;再再比如,乌镇剧院,在没有戏剧节的时候,能否通过售卖《乌镇剧院:并蒂》,让游客可以免费跟着书本游览姚仁喜设计师的巧妙之处,这样剧院在平时也不至于闲置,只能远观不能细细品味建筑之美;再再再比如,诚品书店每天人潮汹涌,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将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买书的没几个,餐厅却人头攒动,能否将买书款抵扣部分餐费,带动书店主营业务的收入?再再再再比如,我家刚收回来的一套闲置住房,能否通过众筹的模式,改造成像上海mephisto二手书店的模样,让我们台州也有一家能入住的特色书店?

跟着书本的旅行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启发的思考却还有很多很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