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虫晓剑看世界之一:京都一日
(2017.07.28)
人生的第一次出国旅行,选择了自由行,目的地:京都。
出发之前,甚至是好几年之前,已经陆陆续续读过好多本描写京都的书籍——蒋勋的《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中,有对京都永观堂钟声的细致描写;阮义忠的微博书《一步一天地》中,京都七日游的第一站就是日本临济宗的大本山建仁寺;林文月的《京都一年》,记录了作者四十年前在京都做访问学者一年的感受和体验;苏枕书有作为留学生的《京都古书店风景》,和作为一名在京都工作的本地人的《有鹿来:京都的日常》;更有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把京都的衣食住行写得活色生香,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还有木村宗慎的《一日一果》中对各类和果子的精彩呈示,《京料理》中对一年四季京料理的图文并茂的介绍,《鸭川食堂》中鸭川流为第一次到访的客人端上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京料理和每道美食背后温暖的人情世故。可以说,虽然没有去听京都,但是我对这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家店铺,早已在脑海中走过千遍万遍。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不身临其境,永远感受不到真实的京都是怎么样的。就像我们坐在大阪机场开往京都的利木津大巴上,设想了千遍万遍的京都,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会是什么景象?当大巴上的客人已经全部走光,等我们一家三口最后在三条京阪站下车的时候,迎接我们的居然是一场在台州盼了差不多一个月的豪雨,而这个时候,我们离目的地还有1.3公里,每个人手上还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
于是,就这样一手打着伞,一手拖着行李,我们在京都的老街上开始了我们的旅程。雨下得实在是大,我们只好在路边的美术店门廊下躲躲雨,顺便欣赏下店主人放在门口的琳派的画作,等雨稍微小一点,再继续前行;等下得再大一点,又躲在“壹钱洋食”的门口,看着美食咽咽口水,这个时候,多么想眼前就是预订的酒店啊。
但是,当导航把我们带到心心念念的建仁寺门口时,又横生枝节。导航让我们左转穿过建仁寺,内人死活不相信怎么可能穿过景区就能到酒店,等好说歹说做通思想工作跟上脚步,建仁寺的方丈,之前早就计划想去看的海北友松绘的竹林七贤,都无心恋战,就连路边看到的日本茶道之祖荣西禅师入定的碑文也没空细赏,只想早点到酒店,把淋得湿透的鞋子早点脱下来。
等到了一个月前就在agoda上预订的京都祗园广场酒店,通过自助登录系统chick in,打开房门时,所有的不愉快马上就烟消云散了。这家酒店的前台空无一人,只有一台iPad在等着我们,入住编号之前已经通过电子邮件确认过,只要用电子笔牵上大名,扫描下护照信息,就会告诉房间号和房门的密码,输入即可入住。客房虽小,但是有一大一小两张床,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间,有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油烟机,甚至还有apple TV,一切都很完美,也许之前所有的不愉快都是为了给之后的旅程做一个先抑后扬的铺垫吧。
等我们安顿下来,洗了澡换了干爽的衣物再次出门时,外面已经雨过天晴了。那就开始觅食吧。
雨过天晴,又一次经过建仁寺。阮义忠在《一步一天地》中推荐的建仁寺,离酒店不到300米,门票500元,有海北友松在桃山时代绘制的云龙图复制品,有光影的无穷变化,有方丈外的枯山水,方丈内的竹林七贤图,也是海北友松所绘,值得一游。但是今天因为被大雨一冲,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留待改天再看。
住在祗园附近的好处是,不需要公共交通系统,之前做过的美食攻略都在脚步可以丈量的范围之内。我们第一站要寻访的是詹宏志在《旅行与读书》的“京都觅食记”中强烈推荐的“琢磨”本店,距祗园四条站不到一百米,大众点评网上有介绍,一碗拉面800日元,猪肉好吃得想尖叫,离我们入住的酒店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可惜导航到了门口,就是找不到这家叫“琢磨”的小店,在边上转来转去,硬是不得其门而入,又是一个小小的打击。
找不到心心念念的“琢磨”,发现来的路上看到的壹钱洋食也很有特色,这家小吃店经营的是一种类似广岛铁烧的“披萨饼”,薄饼上铺满牛肉、葱姜、鸡蛋、虾仁、鱼片、炸面花、魔芋等,香气扑鼻,十分诱人。...在京都吃到的第一餐,就是这个了。壹钱洋食里面有很多和服假人做装饰,好像同桌吃饭一样,很有特色。
吃完壹钱洋食,继续在祗园街头闲逛,兜兜转转间,发现了木村宗慎在《一日一果》中推荐的京果子名店俵屋吉富,云龙和四季的干果子系列都非常有名,位于祗园四条附近,步行一分钟可到。买了一个八重和一个京果子中最有代表性的水羊羹尝尝,这是此行京都之旅尝到的第一个京果子。
继续寻找“琢磨”,不经意间绕到鸭川河边,发现四条大桥已经被警察封道,道路两边站满了翘首以待的游人,原来今天是7月28日,林文月在《京都一年》P119中提过,祗园祭今天接近尾声,一切祭典完毕,舆车复纳入神社,叫“神舆洗”。经过四条大桥,正好是游行的队伍经过,一边走一边喊号子,好不热闹。
跟着人潮往八坂神社方向走,几乎可以说是被游客推着走的,真的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京都真不愧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啊,各色人等都有。来到路口,又发现好几家京果子名店,如井泽屋、福荣堂,他家的“一口水无月”,应该在木村宗慎的《一日一果》中也看到过,就在俵屋吉富的对面。停下来,又买了几个不同的京果子,细细品尝,果然好甜。
再往前走,就是舒国治在《门外汉的京都》中不下五次提及的键善良房,他家的葛切很有名,可惜等我们到的时候,店家已经打烊了,不愧是京都的老字号店铺,任尔祗园祭游人如织,照样该打烊就打烊。不过在键善良房不到的京都国立美术馆的“何必馆”中,发现有北大路鲁山人的作品展览,从6月27日展到9月24日。这个日本美食家不光爱吃,还自己动手烧陶制作食器,我读过他的《料理王国》,这个展览明天可以再来看看。顺便再尝尝键善良房的葛切。
走了大半个晚上,也有点累了,看到路边有一家星巴克,坐下来歇歇脚,喝杯咖啡,发现刚才游行的队伍敲敲打打又回来了,神舆洗的队伍好壮观啊!大人孩子都统一着装,一边喊着整齐的号子一边行进,碰到熟人还频频点头致意,也许过了今晚,祗园祭就要告一段落,等明年再来了。因为祭祀要用到火,队伍的最后面还跟着消防队,边走边及时灭火。
从星巴克出来,前面不远左转,就是大名鼎鼎的花见小路了。边上商家大多已经歇业,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六月初六的一弯新月挂在空中;再一转身,不就是林文月在《京都一年》中留过影并多次提及的十二段家吗?丸太町十二段家有正宗茶泡饭,在京都御苑的街对角,坐地铁在丸太町站下几分钟就到,分三种套餐,人均消费从1050的基本款,到1890日元的当季时令蔬菜,再到2835日元的刺身套餐。中午11:30到14:30,晚上17:00到20:00。周三休息。可惜晚上也体验不到了。
在淡淡的月光的陪伴下,我们回到了建仁寺门口的酒店,明天,会有啥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