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很多年的羊岩勾青,这是第一次去原产地寻访。
最近这段时间,晚上一直在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的“茶之事”专刊。从唐宋到明清,从日本到台湾,沉浸在茶道的小天地中,回味无穷。台州本地就有一款口碑不错的绿茶,叫做羊岩勾青,喝了很多年,但是原产地一直没去过,深深引为憾事。这个五一小长假,听说羊岩山正在搞茶文化节,于是和朋友相约,上山访茶。
出发的那天,刚好下过一场大雨。从台州市区出发,沿着台金高速在临海出口下,再走104国道往天台方向,车行大概30余公里,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往上,就到达了位于海拔700多米的羊岩山。此地以“山顶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近年因出产“江南第一勾青茶”而闻名。
过了收费处,进入景区,我们在“羊岩山庄”换成景区内的电瓶车,前往“羊岩之巅”景区。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特别清醒,随着地势的升高,整个羊岩茶场的风景一览无余,听同行的朋友说,上午他们上山的时候,山上雾气很大,能见度只有不到5米。到了山顶,有一个貌似天然的茶仙洞,里面摆了几张石桌石椅,非常安静。跟同行的朋友说,到这里,其实不需要风景,就在洞内泡一壶茶,找一把躺椅,坐在这羊岩之巅品茗聊天,就是人生一乐了。茶仙洞隔壁还有一泓清泉,都说当地的水泡当地的茶,如果把这清泉带一壶下去,泡上一杯羊岩勾青,味道肯定很赞。不过朋友们都说这山间的泉水富含矿物质,就怕喝下去肠胃受不了,只好作罢。
说话间,又下起雨来,起雾了,刚才还一览无余的茶场全景,已经若隐若现了,仿佛身处人间仙境一般。坐游览车下山的途中,经过茶文化博物馆。这个小小的四合院的建筑,陈列了一些当地及周边县市搜集的茶具和茶器,还有当年羊岩茶场刚创业初期使用的一些炒青、杀青的炒茶工具。据说羊岩茶场初创的时候,一年只能产茶150公斤,但是看现在的规模,光茶文化园的占地就将近20平方公里,其中茶园就有约5平方公里。在参观的时候,碰到一些碰到下雨进来躲雨的采茶女工,大多来自内陆省份,江南采摘茶叶的季节,他们会整村出来打工,等采茶期过去,又四散回去,就跟我们去年清明时节在杭州虎跑茶园碰到的采茶工人的生活如出一辙。
回到羊岩山庄,离吃饭时间尚早,于是就去边上的茶园逛逛。看到长在茶树上的茶叶,感觉特别亲切,这些茶叶,经过采茶工人的采摘,杀青、炒青、捏揉等不同的工序,最后就变成了我们日常案头的一杯清茶。原先还想去山上的羊岩茶厂参观一下,看看茶叶加工的过程,可惜当地的朋友说茶厂没啥好看的,只好留下一丝遗憾。
正在茶园闲逛,接到一个杭州的朋友的电话,一聊,原来他也带家人在羊岩山,就住在四合院内。最近,羊岩山度假一日游貌似很火爆,就在前一天,大哥一家听我介绍,也特意开车上山来转了一圈。这次又碰到久违的杭州朋友,真是缘分,原来这个世界还真是小的。
山间的气候,真是说变就变。等我们在四合院内的套房内坐下,泡上一杯今年新出产的“羊岩勾青”,正天南海北地闲聊,四合院外已经云雾缭绕。一阵阵山风吹来,整座四合院已经被雾气笼盖,停在院门外的汽车,都已经看不清了,更别说院子前面的那个人工挖的小水池。可惜五一长假期间,山上客房爆满,我们订不到房间,不然住一个晚上,等明天天放晴,整座茶园的风景,一定更为可观。
发现一杯茶,向往一杯茶。这,就是寻访茶山的意义所在吧!
羊岩山庄的大厅,博古架上放着各种不同的包装。
不远处,就是羊岩山庄新近开发的度假四合院,一共16个房间,很适合几户家庭一起休闲度假。
一泓清泉,从山顶的岩缝中滴落。用来泡当地的羊岩勾青,味道肯定很好。
在茶文化博物馆,看宋代的茶器。这些器皿,其实在宋徽宗的“文会图”中就多次出现过。
朋友订的套房内,摆着整套的茶具,这就是羊岩山庄的度假酒店与众不同的地方。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