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添添成长日记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晓剑书情201405——我的五月书单

$
0
0

2014年的5月份,是个人读书比较用功的一个月,反映在读书笔记上,是洋洋洒洒的将近3万字的读书笔记,从5月18日开始到6月18日,短短一个月时间,记完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个月的阅读主题也很丰富,有杭州国宝之旅、蒋勋、马尔克斯、李霖灿、龙应台、三联生活周刊、何伟、知日、茶道、钱穆、钱江晚报、王世襄、智永、朱家溍、读库、阮义忠,陆续读完和在读的好书有李霖灿的《天雨流芳》、龙应台的《目送》、三联生活周刊的《马尔克斯专刊》、《茶之道专刊》、《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专刊》、王迎新的《吃茶一水间》、何伟的《奇石》、白落梅的《陈迹·新欢》、知日的《日本料理之魂》、《钱穆先生学术年谱》、钱江晚报的《周日阅读周刊》、《读库1402》、阮义忠的《想见看见听见》等。当月购书13本,购杂志和过刊8册,完成读书笔记3万字,。

5月1日星期四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如愿开启“五一遇见杭州”之旅,第一站就是慕名已久的国宝观展,浙江博物馆联手辽宁省博物馆,展出36件唐宋元书画珍品,守望半月,终于成行。

长假高速免费,10点从台州出发,一路走走停停到下午五点才抵达目的地,一头扎进浙江博物馆武林展馆,与这些书画珍品来一次亲密接触平时看到的大多是复制品,一次性能看到这么多历代的迹,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有唐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有北宋李成的《茂林远岫图》、《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马麟《荷香清图》,都是国宝级的珍品,均来自辽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为配合这次展览,也展出了馆藏的赵孟頫《行书吴兴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出发的路上,特意听蒋勋讲解赵孟頫和黄公望的章节,印象更深。

在边上的银泰吃过晚饭,回到武林展馆继续参观夜场,在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和赵孟頫的《归去来并序》前驻足最多,一笔一划在真迹前摹临,可不是一件平常易得的事,在真迹面前,可以真切感受到原作气韵生动的神韵,这次观展之旅,果然不虚此行。

今日购书单

《趙孟順書心經墨蹟》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4月二版一印定价38元购于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

5月2日星期五

昨晚住在滨江,睡梦中都是昨日观展的影子,早起阳光洒满一室,阅读钱江晚报为本次展览特意制作的专题,在观展之后继续加深印象。

晨起阅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找出张旭、宋徽宗、赵孟頫、黄公望、杨维桢等部分,继续加深印象。

五一长假第一天,杭州涌入66.7万游客,西湖边到处是人满为患,于是避开汹涌的人潮,前往之江大桥附近的中国美术院象山校区,开启“五一遇见杭州”之旅的第二站:高校之旅。

久闻中国美院新校区大名,一栋栋设计感十足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布局于校园内,空间通透,建筑的墙外爬满了爬山虎整个校区最大的亮点这些建筑既有东方的回廊式,庭园式,也有西方的包豪斯风格就连学生餐厅也充满了设计感,鸟雀可以自由穿梭在餐桌餐椅上。建筑师何幸,可以有这么大的空间可供挥洒智慧而这些建筑也何其有幸,可以坐落在这么美丽的校园想起我们台州绿心植物雕塑园,也是跟中国美院合作的,何时在我们的台州大地,也有这些美丽的建筑与周边环境可以相得益彰呢?期待、期待



外出旅行,其实也是一种度假上午在中国美院逛校园,中午可以回来好好睡一觉,下午再安排“五一遇见杭州之旅的第三站:南宋宫窑博物馆。

出发之前,特意和儿子一起观看了一集台北故宫拍摄的南宋官窑的专题纪录片,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午三点,经过钱塘江大桥,前往乌龟山西麓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990年,采用宋代风格的短屋脊,斜坡顶的仿古木构架形制,是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南宋官窑是南宋朝庭专设的御用陶瓷窑,造型端庄、釉色莹涧、薄胎厚釉,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展厅内还有当年的龙窑窑址。想当年读大学时从杭大骑着自行车来过,可惜这次重游,攻略还是没有做好,看到的都是临展,真正的官窑藏品都没有见到,真是遗憾呐!不过这些专题的博物馆,周边的小环境真是不错,如果在这些地方上班,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晚上大学隔壁寝室的老同学吴涛请吃饭,地点选在钱塘江边的“皇饭儿”,也是这次遇见杭州之旅的意外安排。多年不见的老友叙旧,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晚饭后去万象城,逛了一圈Page One书店,发现一本《吃茶一水间》的好书,有意购入。

5月3日星期六

五一小长假的第三天,天气继续睛好,起了个大早,趁着限行之前,去西湖边逛逛。

一路过钱塘江大桥,沿着虎跑路满觉陇路,开到龙井,下来后又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清晨的茶博,环境是清幽,除了在茶园忙碌的茶农,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小山坡优游这里两年前来的时候满山遍野都是绚烂的樱花,儿子在小山坡打滚、嬉戏,都是美好的童年回忆。



从茶博下来,又沿着杨公堤,北山路来到白堤,和西湖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只有这时间西湖,才是记忆中的西湖。一千年前的麟画的《荷香清夏图》那些湖边的垂柳、桥上的游人、湖上的游船,一千年以后还是栩栩如生地活在当下。

告别西湖,又来到杭州大学17年前的今天,母校杭大隆重庆祝百年校庆。时隔十七年再来,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9幢学生宿舍已经变成了女生宿舍楼,不能带儿子去当年的423寝室怀旧了。不过宿舍附近的学生餐厅电话亭网球场小水池,都还是当年的模样,一一拍照留念学生餐厅前,还买了一本蒋勋《给青年艺术家的信》,七折,不错。

今日购书单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2012年9月出版,定价23元

5月4日星期日

早起,阅读《赵孟顺心经墨迹》五一在杭州武林展馆欣赏过真迹,在展厅外买了一本西泠印社出版的墨迹本,回家之后再细读一遍。在展厅看过真迹,才发现真迹多么精彩,封面的木质和花纹真漂亮,出版物根本没办法再现这些精彩的细节不过这个版本的装帧也算不错,前面有题跋,有观音像,两页一翻,也很精彩

午后,在单位阅读李霖灿的《天雨流芳》一章节。

晚上,睡前陪儿子亲子共读《佩文斋耕织图》最近四年级的课文有古诗词三首,都是春耕的主题这本由读库团队复刻出版的康熙年间出版的《耕织图》,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生动教材这样的农耕时代,早就回不去了,那些古代的农耕用具,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都已经叫不出名字了希望通过睡前亲子共读的时间,找回农业社会的一些记忆!

阅读《汉品02》之“中式文人的现代化”,介绍陈燕飞和他的“璞素生活空间”,中式文人家具品牌。在淘宝上一一搜索这些文中提到的中式文人家具的标价,从最简单的一把椅子1800元起,到一张中式大禅床19500—32500元不等,有意思。

阅读《汉品02》之“中山公园的故事”,作者赛明思博士介绍了30多年前在温哥华建造中国明代苏州园林形制建筑的始未,这是第一个西方由苏州的建筑师、工匠和设计师亲手建造的园林,由宋庆龄题写“中山公园”的牌头。

阅读《汉品02》之只缘身在此园中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一段文字,极为动人:“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息,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想起刚刚去过的中国美术院象山校区的美丽校区,忍不住再一篇微信朋友圈。百度一搜,董其昌也曾将这段美丽的文字用漂亮的书法记录下来,备忘,欣赏,几时请书法家写下来,挂在书房中,也有乐趣的。

今日购书单

1、《吃茶一水间》王近新著/摄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2014年1月第4次印刷,印量14001—19000册定价59.00元台州图书大厦没货,选购自当当网,折后40.8元免运费,一天就到手中了,真是强大

2、《日本花道》安琪拉·泽野著秀·富冈摄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6月一版2013年11月第2次印刷  定价68元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店折后51元七五折

5月5日星期一

早起,和儿子一起亲子共读《耕织图流变》,这是读库团队为《佩文斋耕织图》的复刻本所出的一本小册子,没有书号。看这些历代流传下来一脉相承的图片,是如何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演变,从彩色到黑白,又从黑白变回彩色的。

午后,在办公室继续阅读一章李霖灿的《天雨流芳》老先生借助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藏品,旁征博引,告诉我们故宫的藏画,不仅仅是研究艺术史的资料,更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史料。像职贡图,像步辇图,像元世祖出猎图,像历代帝王画像等,这些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画作,就像一幅幅彩色照片,纪录下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色人等的音容笑貌,真是难得!更难得的是事无巨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图像资料。

晚上,抽空整理了2013年12月的晓剑书情,洋洋洒洒13000余字,整理的过程中,思绪不时被带回去年的12月份,既有雾霾压抑,也有碧云天,黄叶地的美丽秋色,一一夹入书中,成为书签,成为回忆。

至此,去年全年的书单终于整理完毕了,可有了一本书的模样?

5月6日星期二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传说天牛下凡的节日,台州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乌饭麻糍一早,路桥的表妹就发来微信,说小舅妈去街上买了两斤,托在椒江工作的大哥带给我,于是又可以享受这童年舌尖美味了!

利用每天中午在食堂排队买饭的等候时间,在手机上阅读电子版的龙应台《目送》,到今天,读完第一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26篇小短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与眷恋,这真不愧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读一两篇短文、美文,比上微信刷流量可强多了,记下来,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目送》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在自序《你来看此花时》中写道:“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深得我心。就像傍晚在市民广场独自散步,看到很美的夕阳,就像龙应台说的:“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我是用相机,用心灵的眼睛,记录这一刹那的感动。

中午,继续阅读一章李霖灿的《天雨流芳》第九讲是“花鸟与人生”作者由南宋台州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诗中的名句:好鸟枝头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起兴,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名画,如南宋李安忠的《竹鸠图》,宋徽宗的《竹禽图》,南宋沈子蕃的《缂丝花鸟图》,唐寅的《枯槎鸲鹆图》,潘天寿的鸟,又讲到历代画石榴的画,如宋吴炳的《榴开见子》,徐渭的《榴实图》,黄慎的《石榴图》,朱耷的《开口石榴之图》,恽南田的《花果册页·石榴图》,南宋牧谿的《花果翎毛写生长卷》,充分说明艺术上写实、写意写趣的佳例,也说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一朵花里见世界,几声鸟啼见真情,鸟语花香,岂止是人间的赏心乐事,亦是艺术家追求的极谐高标台北故宫可真是一座艺术的宝库,李霖灿先生在其中工作真是太幸福了,而有了这本《天雨流芳》,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很幸福。

5月7日星期三

今日购书单

《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17期加西亚·马尔克斯专题定价12元

今天,临海出差,行前特意带上李霖灿先生的《天雨流芳》,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忘了带裁纸刀,这才发现读毛边本还是比较麻烦的。

第十讲:胸有成竹、目无全牛”。作者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同的《墨竹》,赵孟頫松雪斋中的《竹石图》、明代夏昶的《半窗晴翠图》,再转到庖丁解牛的故事,提到韩晃的《五牛图》,又推演到南朝梁代陶弘景的《二牛图》,又上溯到《庄子·秋水篇》中的二龟图,可见中国的文化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胸有成竹是智珠在握,此生蓝图已清晰地在掌握之中;目无全牛则是窍要尽悉,只需轻击要点,一切因难迎刃而解。原来看画亦可以了道,不仅知道了艺术,同时也洞彻了人生之乐。

阅读今日入手的《三联生活周刊》第17期《专访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让一盏灯点亮一座城市》樊总提出几个利好:一是去年底国家新闻总局会同财政部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12个城市的56家实体书店得到9000万元扶持,三联书店是北京5家中的其中一家,获得100万补助是去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新的税收政策,对实体书店的增值税部分予以减免,国家免收的税收一年在33亿元左右。想着如果这些政策能早日出台,早日落地,那么临海的席殊书屋是否就不至于关门歇业椒江的千禧书店是否也可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与我们》一文,主笔朱伟相继介绍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睡美人的飞机》,可以说把马尔克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都一网打尽了,可以看出,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外国文艺》,对这些外国作家在中国的引进和推介上发挥过多么重大的影响啊!一代代文青就是这么炼成的,现在这些当年的文青都走过八十年代,都笔杆子,成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像三联的主笔朱伟,他的文字个人一直比较喜欢,是个杂家,貌似啥都懂,是个热爱生活之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当好《三联生活周刊》这样有趣味的杂志的总编吧!

5月8日星期四

在临海出差,早起本想去附近的东湖逛逛,但是惦记着灵湖的美景,还是决定打车前往,逛了半个小时,打道回府。

傍晚又要开会,晚饭后会议前,阅读一章《天雨流芳》第十一讲是“书法的欣赏和启示”,李霖灿老先生提到,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很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同是一段《礼运大同篇》,蔡中郎是笔画谨严,颜鲁公是庄严方正,欧阳询写成了骨秀神情,宋徽宗则锋芒毕露,米芾则纵横自如,赵孟頫则委婉动人,这些不世出的书法家都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章本身只是糟粕,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一种脱胎换骨:如赵孟頫写小楷万字,右边衣袖尽敝;释智永十五年不下楼,书成门限为穿;释怀素植芭蕉万株,一一写遍,还有虞世南“三宿碑下”的美谈,都可以烛照全部人生,书法艺术,真是佳作连连,佳话连篇。

开始阅读近日入手的《吃茶一水间》五一在杭州万象城逛Page One书店,发现这本好书,回来后想在台州图书大厦下单,没货,在网上书店比较了一圈,选择了免运费的当当网,隔天就到手中了,真是又便宜又便利。晚上翻开读了“立春”的第一篇,文图俱佳,果然好书,难怪时隔一年就已再版四次作者是女茶人,出身云南的普洱茶世家,文笔很细腻,对茶的味道,滋味用心感受,付之笔端,读来仿佛这杯茶也到了我的口中,真是神奇。这本书按24个节气编排,每个节气推荐两款茶,如立春节气推荐的是金弹子和肉桂,加上心情的温暖,每种茶都附有瀹茶记录,介绍用水、瀹茶器、冲瀹法,用香和香器等,还有茶席的详细介绍,读来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本书果然不错。跟着节气,每隔半个月读一篇,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读法罢!

立夏节气,介绍的是云南宜良的宝洪茶,炒制方法类似龙井,小乔木,外形扁平、紧密,属高香型茶树品种,有龙井茶之甘润,更比龙井茶多了几分奇香,有“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泡茶满屋香”的说法,适宜用玻璃杯泡。淘宝上搜索下单买了50g品尝一下!

5月9日星期五

今日购书单

1、《读书》2014/05期定价10元(订阅)

2、《艺术品鉴》2014/01期,定价39元折后10元

3、《旅行者》2014/04(好山好水中台湾专辑)定价20元折后10元

4、《城市画报》2014/07(荒岛图书馆下:庇护所),定价12元,折后4元

购于世纪华联超市椒江市府大道店三楼过刊部。

晚上,在世纪联华等添添的爱乐合唱团放假时,去久违的二楼过刊转了一下,发现许久未来,过刊部多了很多杂志,真是琳琅满目啊!挑了三本中意的杂志。

阅读《艺术品鉴》(2014101),原价39元,折后只要10元,真是物超所值。《讲故事的茶,讲茶道的人》一文,是对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总导演王冲霄的专访。作者从茶的视角、茶的魅力、茶的漫长历史、茶汤里的浓浓的怀旧味道等四个方面,讲述了纪录片背后的故事。纪录片的主题词来自日本文人冈仓天心写的《茶之书》,原文是:“本质上,茶道是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可能不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这种完美不仅指茶,也是人生,这正是《茶》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阅读《旅行者》2014104期,《好山好水中台湾》专题台湾好茶大多出自这里,如冻顶乌龙茶产地是南报县鹿谷乡彰雅村冻顶巷一块海拔700米的台地茶园,面积大约30公顷,现在则包括了邻近的永隆村和凤凰村,只有这三个村子生产的茶叶叫冻顶茶。真正的乌龙茶有一种特有的品种香和产地香。

5月10日星期六

早起,在微信朋友圈读到一篇好文章,是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秘书写的论述习近平执政风格的文字,概括得很到位后半部分,重点还是在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重点阐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花了半个小时时间认真读完,非常好,转发微信朋友圈分享。

阅读《城市画报》2014年第7期最早知道城市画报是因为荒岛图书馆,现在荒岛图书馆也已经走到了第7头。这期介绍了荷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上海嘉定新城的江南摩登书院,阿根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书店,都令人神往。《城市画报》以庇护所为话题对若干人进行专访,这些人跟我的阅读生活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大部分人推荐的书目我听都没有听过,距离好大不过大家推荐的几本共性的书倒是挺有兴趣的,如美国作家何伟的《奇石》、《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翁贝托·艾柯的《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迈克·波伦的《为食物辩论》,都不错,在台州图书大厦下单买了一本何伟的《奇石》。

今日购书单

《奇石》何伟(Peter Hessler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4月一版一印首印5万册,定价40元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店折后30.4元七六折

5月10日星期六

在台州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听讲座,傅国涌的《金庸——一个时代的进与退》。提到金庸青年时期丧父,因此笔下的人物都缺少父爱,因此有很深的“孤儿情结”,最典型的就是乔峰和郭靖。提到一代报人的家国情怀,江湖=江山,提到1959年5月20日,《射雕英雄传》连载完毕的第二天,金庸开创了《明报》报训: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提到1960年前后大陆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大量难民逃往香港,金庸的《明报》倾力报道,获得新生,与《大公报》闹翻,与老同事全部闹翻,当时连载的《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乔峰大战丐帮之前的好友,很好地记录了当时金庸的心情,小说跟现实都一一对应的,武侠小说反映的正是社会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武侠小说中的乔峰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金庸。这个讲座不错,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听听图书馆的讲座。

5月11日星期日

周日,开始阅读白落梅的《陈迹·清欢》看作者的文笔,一眼可知是江南女子,笔下温柔委婉,言辞雕琢,读几篇下来,就感觉文字虽好,总少点什么?是味精放得太多吗?

全书共分六卷,写得都是文人雅事,如第一卷是“一寸光阴一壶酒”,写的是弦琴、围棋、书韵、古画、淡酒、清茶,引经据典,如数家珍。这些文章,将来可以推荐给侄女看看,也可以推荐给儿子看看,只不过,儿子会喜欢这样文字吗?

摘录几段:古人下棋,择风清云朗之日,或碧波泛舟,或溪涧对饮,或轩窗看月,或廊檐听雪。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历代书法家,有的如空谷幽兰,孤芳自赏;有的似断桥梅花,寂寞无主;有的如寒塘青莲,纤尘不染;还有的若高山雪松,冷傲清瘦。

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形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维《山水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远水无波。

几时归去,做一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茶在僧人心里是,在商人眼中是利,在文人笔下是雅,在百姓人家是礼。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青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轻。六碗通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下午,全家总动员看3D电影《超凡蜘蛛侠》

晚上,在家翻《台州年鉴2005》,不过10年时间,很多人事都已变成了前尘往事,难得在上面能找到我当年拍的当时的市委书记蔡奇在黄岩蹲点调研的照片,这些都是史料,就像目前我在二处所做的工作,那些召开过的大会,举办过的活动,都有可能会载入台州的史册。能不慎乎!

5月12日星期一

下雨的午后,在办公室阅读一章《天雨流芳》第十二讲:观万物生意”。其实在春天的时候,是最好的观万物生意的时节,从单位的北窗望出去,不远处的白云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周书茂的“阶前草不除,人问之,则答:欲观万物生意”,好一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仁者之心还有“不除蔓草非关懒,欲留两部鼓吹声”,还有“读书作画,无穷乐趣;种竹栽花,一片生机”,都生意盎然也!

今天,抽空整理了2014年一月份的晓剑书情,洋洋洒洒,又是1.4万字,微信朋友圈发不了,发到新浪博客中,又报了一稿给市文联主席丁琦娅,准备放台州文学网一下,这个平台也不错,爱众比我的博客多多了,争取以后每个月都发一篇。

晚上,在新崇和影城看电影《杨善洲》,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在大量山将荒山变成绿水青山,真是不容易,这才是赤子本色,比起现在的某些官员,真叫人汗颜

5月13日星期三

今日,收到在淘宝上购买的五十克宝洪茶,试着泡了一杯,感觉没有龙井颜色这么好,味道也一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晚上重读王迎新在“立夏”节气中介绍宝洪茶的文字,感觉写的比实际到的味道更好。文字中提到,宝洪茶所在的宜良县距典籍记载的益州不过数十公里,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有种茶记录,而浙江产茶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末年(公元220年),道士葛洪植茶园于我们天台的华顶,比益州晚了300多年,浙江茶种多为灌木型,而宝洪茶原种为小乔林,品种特征决定了宝洪茶是云南的本土茶种。《吃茶一水间》图文并茂,真好!不但有茶席,还有花器,香道,赏心悦目。

阅读《读书201404》、汪曾祺在张家口”一文,作者苏北介绍了汪曾祺下放在张家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如寒冬刨冻粪,在果园劳动,在沽源县画马铃薯,这些艰苦的岁月,最后都化作汪老笔下的诗、散文,就像作者最后归纳的,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文学的人,到哪里都能发现生活之中的美,生活之中的诗意。

5月14日星期三

今日购书单

《知日·料理之魂特辑中信出版社2014年3月一版一印定价35元购于台州图书大厦网店折后28元八折

雨后初睛,午后在市图书馆的书架前,驻足观望远山即景,美得就像一幅图画,满目苍翠,真是流连不舍市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市民广场一侧,位置真是得天独厚,每天中午,在窗前坐一坐,翻翻《钱穆先生年谱全编》,累了看看远山,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从明天开始,能付诸实施吗?

午后,办公室泡一杯宝洪茶,继续阅读《天雨流芳》,《第十三讲:西风里的话》,李霖灿先生从加拿大一次林间漫步谈起,想到石涛的的《秋林人醉图》,想到唐寅的《秋山图》,想到北宋崔白的《双喜图》,在一幅描写秋色的画卷中,将思绪转至音乐的界境,有山鹊的高音破口大骂声,伴随的是苍兔的嘶嘶嗤鼻子之声,晴空中充满了秋风萧索声响,风卷槲叶的声音,蓑草披拂的声音,竹枝摇曳的声音……在画面上交织成一团,合奏出秋天原野凄厉响亮的大合唱,看了文字,再细赏画面的局部,仿佛耳边充满了这些美妙的音乐,李霖灿先生的解读真是精彩,感恩感恩!

5月15日星期四

午后,开始启动午后读书计划,计划利用每天午后的休息时间,到市图书馆的二楼靠窗的位置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慢慢阅读六卷本的《钱穆先生年谱全编》,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读完,可以实现吗!

中午,读的是钱穆先生的弟子严耕望於钱先生逝世那年的1990年所写的《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一个中午才读到21页,任重道远,一天读20页,一个月能读完一本就算不错了吧!到年底,应该勉强能读完全书。

回办公室继续翻书,李霖灿先生的《天雨流芳》第十四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者由“衣食生活所需,山水性情所适”开端,讲到中国的山水画,北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讲到张大千归类的“皴法图谱”有斧劈皴、披麻皴,雨点皴等,南宋之后开始进入水的世界,马远有十二幅以水为主体的册页,共得:波蹙金风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等十二种不同的画法,这些都曾在去年出的《故宫日历·山水有清音》中一一细赏过!

中午开始读《钱穆先生学术年谱》一书,想起前段时间买的《碧山01》杂志中,好像就有新亚书院(钱穆先生创办)的介绍文章,于是回家翻看,果然就有江弱水写的一篇《为文化续命,为中国招魂,关于新亚书院》的一文。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在1949年创办于香港,前身为“亚洲文商学院”,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国学家饶宗颐等皆曾在新亚任教与讲学,新亚书院最主要的关注点是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原来的中国文化新亚书院创立之初有一种崇高的“志”,这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即人文精神他们努力去守卫,保留与推广的,便是这个以儒家文化价值来定义的中国文化核心,故经师人师合一,言教身教并施,新亚提升了一大批香港青年,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中坚。

一九六三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由崇基学院新亚学院联合书院组成。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中文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加上大学的中国文化形象与中国研习焦点,已实现了新亚书院的期望。

今天,蒋勋的《中国美术史》刚好讲到宋徽宗和宋朝山水画的兴起的话题,提到早夭的天才画家王希孟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讲得头头是道。想起去年买的《故宫日历》某一个月的主题就是《千里江山图》,回家一翻,果然有,这就是自己购书、藏书的意义所在,这千百年来一直流传有序的“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真是漂亮。想来,2014年的《故宫日历》,还是要设法去买一本,马的主题肯定也很精彩。

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介绍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由张艺谋导演的由影《归来》,评价甚高。电影只是改编了陆焉识回家而苦苦守候的妻子已经失忆的片段,原作描写这位曾经的海龟才子,在文革中受到的折磨,从2000多号到最后的100多号,这背后的折磨更是扣人心弦,改天买本书来读一读!

(因本月书单太长,博客字数限制发不了,分上下两次发布,敬请期待!)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6

Trending Articles